牙周病学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牙周病学重点

绪论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也习惯将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 ◆牙龈:是指覆盖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生物学宽度:龈沟底至牙槽骨的距离恒定为2mm。 ◆牙周膜:又称为牙周韧带,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周膜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构成的主纤维。一端埋入牙骨质内,一端埋入牙槽骨。 ◆牙周膜X线表现:围绕牙根的窄黑线。 ◆牙周膜中细胞: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最多)、Malassez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神经血管相关细胞。 ◆牙周膜中有大量基质,基质作用:维持牙周膜代谢,保持细胞形态,运动和分化。在牙承受咀嚼力的时候,也具有明显的支持和传导咬合力的作用。 ◆釉牙骨质界:在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即釉牙骨质界。 ◆釉牙骨质界三种形式:1.牙骨质覆盖牙釉质2.端端相连接3.二者不相连接 ◆牙骨质新生依赖于:牙周膜内的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 ◆牙固连:若牙骨质和牙槽骨融合在一起,其间的牙周膜消失,称为牙固连。 ◆牙槽骨是全身代谢和改造最活跃的骨组织。 ◆牙槽骨的改建影响因素:1.全身:激素 2.局部:细菌代谢产物、炎性因子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牙周病危险因素:1.口腔卫生情况2.性别:男性重于女性3.年龄:老年人重于年轻人4.种族:黑人患病率较高5.社会经济状况6.吸烟者病情重7.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8.某些微生物9.过去有牙周炎历史10.某些基因背景。 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 ◆口腔正常菌群作用:1.作为生物屏障,抑制外源性微生物2.维持口腔或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3.刺激宿主免疫系统4.产生营养功能 ◆微生物的三种生存关系:共生、竞争、拮抗 ◆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之间及他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淑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相互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其特点为:是整个生存的微生物生态群体;能抵抗表面活性剂、抗生素或宿主防御功能的杀灭作用。 ◆牙菌斑生物膜形成三阶段:1.获得性膜形成2.细菌粘附和共聚3.菌斑生物膜成熟 ◆微生物直接致病包括:1.牙周定植、存活和繁殖2.入侵宿主组织3.抑制或逃避宿主防御功能4.损伤宿主牙周组织 ◆与侵袭性牙周炎关系密切的细菌:伴放线杆菌 ◆与慢性牙周炎关系密切的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第五章 牙周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 ◆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上皮屏障、吞噬细胞、龈沟液、唾液 ◆上皮屏障:主要为龈牙结合部的上皮附着,结合上皮快速更新是重要防御机制 ◆上皮屏障作用:1.物理屏障2.分泌细胞因子3.分泌抗菌肽4.上皮更新速度快5.上皮内的朗格汉斯细胞等 ◆会引起牙槽骨吸收的免疫细胞为:单核/巨噬细胞 ◆龈沟液作用:1.冲洗作用2.含有免疫球蛋白3.有白细胞、补体4.能提供龈下丰富的营养成分5.提供牙石矿化的物质 ◆唾液作用:润滑、缓冲、清洁、抗微生物、凝集、薄膜形成、消化等多种功能。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主要成分为磷酸钙 ◆龈上牙石矿化物质来源于唾液 ◆龈下结石矿化物来源于龈沟液 ◆牙石形成三阶段:获得性膜形成、菌斑成熟、矿化物(菌斑矿化由里向外) ◆食物嵌塞原因:1.牙龈退缩,邻面颈部暴露2.接触点异常3.咬合面磨耗 ◆食物嵌塞治疗:1.若是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出现嵌塞,可考虑拔除第三磨牙 2.邻间隙过大,可进行冠修复 3.因充填时未形成良好的邻面接触可拆除重新进行牙体充填 4.嘱咐病人及时使用牙线剔除嵌塞物 局部因素会促进或有利于菌斑的堆积;造成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使之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或对已存在的牙周病起加重或加速破坏的作用。 ◆颌创伤:不正常的颌接触关系或过大的颌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颌创伤(牙周概念为对牙周组织的损伤) ◆咬合力方向:1.垂直压力2.侧向压力3.扭转力 ◆咬合力异常:1.咬合力方向异常2.咬合力分布不均匀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临床上出现最早的牙周病表现:牙龈出血,是有无牙龈炎的重要指标 ◆假牙周袋:龈沟探诊超过3mm但是上皮附着水平仍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处,没有发生结缔组织附着的降低,故又称为龈袋或假牙周袋。 ◆引起牙槽骨吸收的局部因素有:慢性炎症和咬合创伤 ◆牙槽骨破坏形式:1.水平吸收:骨上袋(最常见的吸收方式)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