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办学第一人温革及其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客家办学第一人温革及其影响

客家办学第一人温革及其影响 温涌泉 温革、字廷斌、江西石城县人,属中原南迁温氏汉人的第十五代子孙,是石城温氏同保公之六世孙。他出生于宋真宗显德三年丙午(1006年),殁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1076年)。因捐家资兴办义学且知识渊博,所教弟子为官者众多而闻名朝野,被当朝皇上恩赐为进士、并敕封为大儒。他的业绩载入了《宋史》、《大明一统志》、《江西通志》及府县志中。温革是客家私人办学之先驱,为推动客家的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产生了极其深远和重要的影响。 一、温革的办学形式及办学思想 “客家是一个与迁移有着不解之缘的民系。客家旺盛的生命力和宝贵的创造精神,就是在不断辗转迁移中体现和造就的。”1 据温氏族谱载,温革在中原的先祖是名门望族,历代均为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其南迁的开基初祖离开中原后,在新的环境中仍然保存着读书为贵的观念。即使是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也没有忘记培养自己的后代读书识字。因条件所限,在温革之前其读书识字都是以私塾形式出现,常常父教子读,多为亦耕亦读。 温革的家庭较富有,他自幼聪慧过人、心地善良、好学上进、饱学诗书、名登乡贡。后举进士不第,决心放弃科举仕途,在家乡兴办教育,以培养更多的客家后代。于是在北宋宗宝年间(1036年)他尽捐家资兴办义学,他在汴京倾囊购书,凡当时国子监所藏之书,只要市上有售者尽购还乡,在石城县柏中里建起了藏书楼,开办了柏林讲学堂(今石城岩岭堂下村)。据温氏族谱载,在建藏书楼掘基时,意外挖出五銖钱五万枚,温革认为是祥瑞之兆,将藏书楼取名为“青钱馆”。 温革聘请了一批饱学之士在柏林讲学堂任教,自己也亲自授课。由于柏林讲学堂环境优雅,可以为学子提供吃、住且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教育质量高,培养出了许多有用之材,在朝为官者甚多。从而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除了赣籍学子外,闽粤学子也纷纷前往求学,一时学子盈门、名噪江南,闻名朝野。许多官宦及文人雅士也争相来到这山青水秀之地,考察柏林讲学堂,参观藏书楼“青钱馆”,并一睹温革的风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当朝进士郑润甫、许褒等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柏林讲学堂,并均成为温革的文友。北宋太学说书,人称盱江先生的李觏(字泰伯)为藏书楼撰写《书楼记》,并 为藏书楼撰联:“照榻有嫦娥齐问天香消息,登楼无俗客共谈花样文章”。1曾巩为柏林讲学堂题字“雅儒堂”,以赞扬温革的文才及其柏林讲学堂学子们的雅儒之风。温革逝死后,进士吉州安福伍柳菊为其撰写《宋大儒温革廷斌先生墓表》,2以追记温革为客家教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温革办学推行的是普遍教育,只要是真心求学者均可成为柏林讲学堂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均可入学,对贫困子弟可免费入学,以培养和造就后人为目的。据温氏族谱载,他在办学伊始曾写下:“不求诸外,盍求诸内。不在吾身,宜在吾子孙。”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思想不是为了个人获取利益和贪图虚名,而是为了子孙后代,给后辈创造出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将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材。同时,通过普遍提高子孙后代的文化知识,可以使他们的素质及生存能力得到提高,可以使民风更为纯朴、道德更为规范、社会更为平安、生活更为幸福。 北宋太学说书李觏为柏林讲学堂写的《书楼记》中曾写到:“……自古圣人之德业,举在于书。圣人者,非其智造而巧为之也。天地万物之常,而圣人顺之,发乎言,见乎其事,君得之以为君,臣得之以为臣,父得之以为父,子得之以为子,兄得之以为兄,弟得之以为弟,夫得之以为夫,妇得之以为妇,长得之以为长,幼得之以为幼。反是则争夺相杀,未有能已也。今温君聚书勤勤,是有意于圣人”。3他首肯温革举办义学行为,合乎天道、顺乎民意、是圣人之举。此举可以使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普遍提高人的素质,民风定能纯化、伦理道德定能规范、社会定能平安。李觏的预言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了证实。 二、温革办学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石城境内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古时为百越族人的生息繁衍之地,后又为畲、瑶族所居之地。石城最早记载有中原汉人居住时间为秦代,西晋开始以中原大地为中心的古代历史上出现过五次较大的战乱,为躲避战乱求生存,大量中原汉人南迁,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石城成了接受南迁客家先民的第一站,中原汉人大量迁入,人口迅速增多。石城先后隶属于都、揭阳、陂阳、虔化等县。隋开皇年间在今琴江镇地建置场,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升场为县。建县后先后隶属于江南西道昭信军、虔州、宁都州、赣州府。因石城境内地山多石,耸峙如城,古取名为石城。石城自建县以后,教育事业几度兴衰。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