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各科总结答题万能公式
高考总结答题万能公式[L] 语文答题公式[/L](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其他重要技巧??【选择题】????前几道是送分的,最后两道它的目的就是不想让你得分,最后两道也就是说非常的难,俩字“放弃”,别为这俩题耽误时间,有时候自己必须承认自己不是天才, 直接选“A”【语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压交流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doc
- 高危药品、相似药品、易跌倒药品.doc
- 高压加热器说明书.doc
-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安装使用说明书.doc
- 高压变频器与液力耦合器调速的比较.doc
- 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doc
- 高压旋喷桩施工开工报告.doc
- 高压旋喷施工方法详解.doc
- 高压旋喷注浆工艺.doc
- 高压智能变电站变压器保护SV品质异常处理方案.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