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起源和地球的生命世界.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宇宙的起源和地球的生命世界

地球生命史 地球生命演化史 從宇宙的起源說起 鄭先祐 (Ayo)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Japalura@ 地球生命演化史 宇宙的起源 (entropy定律) 地球生命史 已知種類數目 Gaia 假說 關鍵與穩定 複雜與不確定 溫室效應為例 時間落差 科技與瞭解 § 宇宙的起源 (學說) § 熱力學定律 1. Energy Conservation Law (能量不滅定律 / 能量守恆定律 ) 2. Entropy Law (能趨疲定律 / 熵定律) § 宇宙的起源與發展 1. 自然輻射物質與半衰期 2. Big Beng theory (大爆炸學說 / 大霹靂學說) 地球的生命演變過程 § 地球的生命史(一) 原古代 (Proterozoic Era) 第一個生命:35億年前 1月1日(1/1) 藻類:25億至5.7億年前 4/14至11/2 古生代 (Paleozoic Era) 大量藻類:5.7億至5億年前 11/ 2至11/ 9 植物登陸:5億至4.3億年前 11/ 9至11/16 節肢動物登陸:4.3億至4億年前 11/16至 1/19 昆虫出現:4億至3.45億年前 11/19至1/25 爬虫類出現:3.45億至2.8億年前 11/25至12/ 2 兩生類大量消失:2.8億至2.3億年前 12/ 2至12/ 7 § 地球的生命史(二) 中生代 (Mesozoic Era) 恐龍與哺乳類:2.3億至1.8億年前 12/ 7至12/12 恐龍稱霸地球:1.8億至1.35億年前 12/12至2/17 恐龍大量滅絕:1.35億至6,500萬年前 12/17至2/24 新生代 (Cenzoic Era) 哺乳類大量出現:6,500萬至200萬年前 12/24至12/31 地球各類生物的已知種類數目 資料摘譯自Stiling (1992), p.18。 § 地球的生命史 (整體) 1. 地球的形成 (耗散過程) 2. 三十五億年的生命史 3.. Gaia hypothesis:生命的力量 4. 鉚釘(rivet)和乘客(passenger)假說:「疊疊樂」遊戲 5. 複雜與不確定 圖1. 地球大氣的氧氣之產生。 § 地球的生命力量 (Gaia 假說) 關鍵與穩定 Critical point and Stability 生態體系的「關鍵閥值」(critical point)。 地球生態體系30多億年的生命演化過程。 體系的穩定是需要時間的,且也不是種類愈多或是愈複雜就可愈穩定。 體系的複雜(complexity) 是需要付出代價 「鉚釘假說」(rivet hypothesis),或是 「乘客假說」(passenger hypothesis)。 複雜與不確定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整個地球生態體系是極為複雜。 CO2量,對地球的溫室化有多大的貢獻(如表1),以及其對各種生態體系的影響情況(圖1),等等,都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生態體系的研究,其困難除了是複雜外,還有就是所需要的研究時間非常的久。 地球上已知的生命物種,至少有139萬多種 。 了解貧乏或是偏差,以及不確定與爭議是必然存在的。 全球溫暖化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程度有多大,更是議論紛紛(圖2, 3, 4)。 肇致全球溫化的氣體 全球溫化的影響 (專家的預測) 全球溫化的影響 (專家的預測) 全球溫化的影響 (專家的預測) 時間的落差 (Time Lag) 生態體系會盡其可能的修補傷害,清理污染。 獲利與傷害之間有時間的落差。 科學了解到確定,再落實於政策和法律,也有數十年的時間落差 (DDT為例)。 臭氧層耗減,以及CFC的問題等,都同樣有時間落差的問題。 科技力量 科技與瞭解 Technology and Understanding 若要於有文明享受的條件下,要達到生態環保則必定要有科技改善的能力。隨著科技的進展,支撐人類每單位享受的耗能量是有明顯的下降。(圖5) 然而,情況並不如此單純。 所肇致的毒害影響,猶似風暴,早已經跨越國界,學者稱之為「化學風暴」(Chemstorm)。 這種情況猶似「脫韁之火」(unleashed fire)。 第四周次的問題 面對自然生態的複雜性與科學知識的不確定性,譬如,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 有何自處之道? 社會或國家要如何制定相關政策? 問題與討論 * * Ayo 台南站 .tw/~hycheng _/_/_/_/_/_/_/_/_/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