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40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作业.doc

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40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第16单元第40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作业

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第40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据此回答第1~4题。 1.(2013·山东文综)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答案】A 2.(2014·广东韶关一模)继“蒜你狠”“姜你军”之后,最近又出现一个新名词——“钱滚番”。那是因为进入2013年10月后,市场上番茄价格一路跳涨。“钱滚番”成网络热词表明(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C [本题的题眼是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步下降,有些甚至有“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念才有了上述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没有变化,A、D两项错误;本材料与主体的认识能力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3.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答案】A 4.(2014·广东湛江调研)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决策。党作出这一决策的理论出发点是(  ) A.社会意识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D.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复杂的各种形式的矛盾 【答案】B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据此回答第5~8题。 5.为推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了农村土地制度,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 B.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 【答案】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项说法错误;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项说法错误;D项错在“必然”上。题干主要说明了国家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体现了C项。] 6.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依据是(  )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答案】A 7.《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里的“时务”喻指(  ) A.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规律 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 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类社会支配自然界的规律 【答案】C 8.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③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据此回答第9~12题。 9.(2012·广东文综)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本题的题眼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出真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②符合题意。③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④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10.习近平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其哲学依据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