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 学生:刘洋 时间:2010年11月 薯类病害在我国的发生情况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 全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瘟、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软腐病等。 甘薯黑斑病于1937年从日本传入我国东北后,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在甘薯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某些甘薯产区,甘薯线虫病猖獗危害,多数地区濒临绝产。 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近百种,在我国危害较重,造成损失较大的有15种。 ?一季作区。包括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主要病害有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黑胫病、环腐病和丝核菌病等。 ?四季作区。包括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早疫病等。 ?冬作区。包括华南诸省,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晚疫病偶有发生。 ?多种种植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西南诸省,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癌肿病和粉痂病等。 薯类的主要用途 人类社会早期,薯类成为了主要的粮食作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薯类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新用处,其重要地位也不断提升。 民以食为天 甘薯黑斑病 Sweet Potato Black Rot 甘薯黑斑病又称甘薯黑疤病,世界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189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1905年传入日本,1937年由日本鹿儿岛传入我国辽宁省盖县。随后,该病逐渐由北向南蔓延危害,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由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此外,病薯中可产生甘薯黑疱霉酮等物质,家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用病薯块作发酵原料时,能毒害酵母菌和糖化酶菌,延缓发酵过程,降低酒精产量和质量。 一、症状(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茎基白色部分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渐扩大,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部苗衰弱,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状物,后期病斑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多在薯块上的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病斑下层组织墨绿色,病薯变苦,病部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贮藏期症状: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凹陷。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刺状物,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病 害 症 状 病 害 症 状 甘薯黑斑病的侵入途径 病菌可直接侵入苗根基,在薯块上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通过根眼、皮孔、自然裂口、地下虫咬伤口等侵入。在收获、贮藏过程中,操作粗放,造成大量伤口,均为病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二、病原 分类地位: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属子囊菌门长喙壳属真菌。 病原形态:子囊壳呈长颈烧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长,称壳喙。子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排出孔口,聚集成黄白色蜡状物。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形。 图4-1 甘薯黑斑病菌 1.分生孢子; 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子囊壳 生物学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5~30℃。分生孢子在较低的温度下(10℃,30天)形成,厚垣孢子在较高的温度下(15℃;8天)形成,子囊孢子的形成要求更高的温度(15℃,15天;20℃,4.5天)。致死温度为51~53℃。生长最适pH6.6。 寄生范围:薯黑斑病菌为同宗结合,易产生有性态。种内包括很多株系,形态相似但有高度寄生专化性。在自然情况下,主要侵染甘薯,人工接种能侵染月光花、牵牛花、绿豆、红豆、四季豆、大豆、橡胶树、椰子、可可、菠萝、李子、扁桃等植物。 三、侵染循环 越冬:病菌以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在薯块或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带菌种薯和秧苗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其次是带有病残组织的土壤和肥料。 侵入途径:黑斑病菌寄生性不强,主要由伤口侵染。甘薯收刨、装卸、运输、挤压及虫兽伤害造成的伤口是病菌侵染的重要途径,也可从根眼、皮孔等自然孔口及其它自然裂口侵入。 传播: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田间主要靠种薯、种苗、土壤、肥料和人畜携带传播;收获、贮藏期,病菌可藉人、昆虫、田鼠和农具等媒介传播。 甘薯黑斑病的侵染 病害越冬(越夏)的场所 病原物 越冬(越 夏)场所 田间病株 种子、苗 木和其他 繁殖材料 病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