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子”到“文艺工作者”艺人改造的国家体制化
“戏子”到“文艺工作者”——艺人改造的国家体制化(1)
2005-12-4 阅读297次 本站网友小胖墩发表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本站共同拥有,转贴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第八期全国基层舞蹈编创培训班热招中
张炼红(原载《中国学术》2002年第4期)
中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推行的“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曲改革运动,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本文试图将它置于更为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晚清“戏曲改良运动”以降的中国近现代戏曲改革进程;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从以“秧歌运动”为代表的“延安文艺”到“样板戏”所标志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艺改造运动;以及这种改造的社会文化背景,即中国主流社会在“现代转型”中对于民间生活(如“游民文化”)所包含的异质成分的消解过程。在此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下,“新中国”的戏改运动蕴含了极其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既表现出种种鲜明的中国“本土”的政治文化意味,同时又承受着所谓全球“现代性”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于它的仔细考察和解读,应该有可能为破除“本土”与“全球化”的机械二元论、深入梳理并探究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的巨变历史,作出一份试探性的努力。而在改人、改戏、改制的过程中,无论是艺人改造的国家体制化、剧目改编的政治意识形态化、还是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的现代艺术化,此间都纵横交错地涉及到所谓民间与官方、文艺与政治、自由与体制、异质与主流、生活实体与意识形态等等的关系,而它们之间的缠绕、冲突和联系都将在具体的“戏改”问题中得以呈现和阐明。
引言:游民文化的消解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中国历史劫乱频仍,民间社会鱼龙混杂,自古以来多的是游侠、游士,更不必说无家无业、闯荡江湖的“游民”。游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往往与官方的、正统的意识形态相偏移甚至相对立,所谓“伤道害德,败法惑世”,故而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多遭排斥、贬抑和诋毁,却在民间颇有影响。中国民间社会所传承的“游民意识”,其主要特征在戏曲艺人们恍若“化外之民”般的江湖生涯中得以充分体现:如随世游移的无根性(自由度)、趋利避害的世俗性(功利心)、亦侠亦盗的反社会性(破解力),等等。作为“游民文化”的一种典型的社会载体,更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方戏曲活动及艺人生活状态的发展和变迁,对于中国文化传统(所谓“大传统”)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传承,对于民间社会的各种文化习俗(“小传统”)的酝酿和形成,进而对于民间文化如何以传播中介的形式推动各层次文化传统之间的彼此选择、改造、更新和转化,无论间接、直接,都有着人们远未能透解的深广意蕴。
有鉴于此,近年来有学者一再地将“游民社会”、“游民意识”、“游民文化”等课题对于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意义郑重表出,并断定此举无异于“发现一个中国”。然而,在这一令人惊诧和兴奋的“发现”之外,我觉得还应该看清游民阶层及其文化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抗拒地被“消解”的命数。远的且不说,集中来看建国初期所实施的游民改造工作,其明确的改造对象是从事“乞讨、诈骗、偷窃、抢劫、聚赌”等不正当职业、有“流氓思想”、“游惰习气”和不劳而获的“寄生虫”,而本属于游民范畴、且占很大比例的戏曲艺人就此被区别对待。总的说来,是通过将他们由“戏子”改造为“文艺工作者”,以便更有效地对民众进行“宣教”和“动员”,藉此重塑“人民”形象,重建社会统治秩序,逐步实现“民族-国家”的现代性目标。事实上,无论是强行扼灭游民现象的负面因素,还是精心改造其有利因素,这都属于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为清除障碍、推动“现代化”进程而必须完成的消化“游民”和消解“游民文化”的艰巨任务。而诸如此类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得以顺利进行的对于异质成分的消解工程,如五、六十年代大力推行的戏曲改革运动中有关艺人改造的问题,正是本文所要具体考察并深入探询的游民生活的现代变迁之一种。
1949年的“解放”,在艺人们眼里不过是又一次的改朝换代。或许是戏里戏外见惯了兴亡成败、世道变迁,他们相信哪个时代都少不了看戏听曲找乐的,所以对“上面要改革旧戏”不见得多么起劲,“你有千方百计,我有一定之规”,心说这天底下唱戏卖艺的还不是照样凭本事吃饭?
然而,新中国的戏曲改革运动如果没有艺人参与,其动力之薄弱而阻力之强劲可想而知。因为艺人是戏曲的直接掌握者,而中国戏曲在史料、剧目、表演艺术等方面素乏系统的文献资料,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也都完整地保存在艺人身上,他们是活的历史、活的文化遗产、活的戏曲艺术,要改革戏曲当然得依靠他们,而要依靠就必须先改造他们。中国戏曲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及这种基础对于“新中国”通过戏曲改革而破除“旧文化”、建立“新文化”的重大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船用螺旋桨急冷铸造技术.pdf VIP
- 降低crrt非计划下机率成果报告书.doc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高教社2024版课件合集-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第十一讲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ppt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一讲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pdf VIP
- 船用螺旋桨.pdf VIP
- 结核病区消毒隔离护理管理规范.pdf
- 2025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pptx VIP
- 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df VIP
- 造价咨询设备配备方案.docx VIP
- 船用螺旋桨.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