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周班组管理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国周班组管理法

焦煤集团安培中心 赵玉香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以上,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厚煤层及特厚煤层储量、产量均占煤炭总储量和总产量的 40%以上。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强度高、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每年我国各类非自然死亡人数中煤矿事故占一半以上,2004年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 0.93,首次降到了 1 以下。与建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制度的 2000 年相比,2004 年全国原煤产量翻了一番,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一半。 但是,自 2005 年以来,煤矿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前三个季度,全国煤矿事故死亡 4228 人,同比增加 277 人,上升 7%,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特大事故 40 起,死亡 1159 人,同比增加 14 起,分别上升 53.8%,165.2%,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7 起,死亡 608人,同比增加 4 起。 2006 年,煤矿事故死亡 4746 人,百万吨死亡率为 2.041,共发生瓦斯事故 327 起,死亡 1319 人,同比减少 87 起、852 人,分别下降 21.0%和 39.2%,其中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特大瓦斯事故 26 起,死亡 490 人,同比减少 15 起、841人,分别下降 36.6%和 63.2%。 2007 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降至 3786 人,百万吨死亡率为 1.485。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17.8%和 20.2%,其中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28.2%和 23.0%。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7.8%,其中重特大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4%和6.1%。 在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起步比较晚,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制定严格的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而是从其它较成熟的行业移接过来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安全管理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现在我国煤矿正进入一个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基础管理转变的时期,众多现代安全基础管理的方式方法正在被试验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煤矿采取了有特色的现代安全基础管理方法对煤矿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是随意性的短期活动行为。 是企业的根基,煤矿大多不安全事故都是在生产一线发生的。因此,加强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经过近年的工作实践,人们已对安全建设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各项工作都能够扎实地开展。但安全文化建设也如同企业的价值核心理念一样,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要从长期战略的观点出发,认真抓好此项工作。使其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工作内容,增强职工凝聚力,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比如班组是企业行政最基层的一个单位,所有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经营目标任务都要靠职工来完成。 职工最辛苦,他们始终站在安全生产的最前线,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每天在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井下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生死大拼搏。他们冒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的生命危险,如某些煤矿还严重地存在着周边小煤窑的影响和平峒井口硫化氢对职工眼视力的危害,人称“七毒”俱全,实属条件艰苦,职工承受压力大。 同时,由于有的生产矿井老化,安全投入不足,机械化使用率也较低,加之职工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延点,一个班少则十一、二个小时,多则十七、八个小时。 所以,一线职工非常辛苦。正是他们滴滴汗水,才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显著的效益,不断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但是,多年来,由于大多数煤矿都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消息闭塞,致使职工思想观念相对封闭滞后,有的仍然延续的是老一套,与现在的一些大型企业相比很不相适应。 因此,强化安全建设创新理念,使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因,只有职工的企业文化建设素质提高了,创新理念增强了,企业才能得到持续永恒的发展。 所以说煤矿安全管理是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持续发展的需要 煤矿安全管理创新的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煤矿工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彰显思维受到限制,调动不起职工创新理念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采掘一线的长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他们虽然都是井下生产中的骨干,能吃苦、工作有魄力,业务性也强,职工都比较拥护。但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他们往往是工作凭经验,不掌握更多的科学要领,管理方法简单,行为粗鲁,动辄训斥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时常影响职工的情绪,更谈不上创新理念,加强管理,以及用制度管人,用岗位行为规范教育人,团结人。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很难开展。 二是煤矿工人没有外出机遇,缺乏相互学习交流共享空间,接受不到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教育。他们长年累月始终坚持在井下生产一线,经常连参加矿上开会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外出参观学习。 特别是有的生产区队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