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贫穷问题

台灣的貧窮問題 JamesHou/2007 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現象 每個社會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都會根據 一些不同的特質將人加以分類或分層。這 些特質可能包括性別、年齡、種族或族 群、宗教和教育。不同層級的人常具有不同的社 會地位和政治態度,不同的社會報酬(如所得、 影響力),就是所謂的社會不平等 (social inequality)。社會不平等幾乎是每個社會都存 在的普遍現象。 社會階層化的意義 社會階層化指一個社會中存在著團體間的不平等與層級現象,它是一種比較定型化的結構或較穩定的結構,而且這種結構會在代代相傳下去。在這種不平等的結構中,有些團體會享有較其他團體更多的社會資源 。 社會階層化的類別 1. 奴隸制度 2. 喀斯特(caste):封閉的階級體系: Caste system in India. 世代繼承的位階系統,多由宗教上決定,穩固且無法轉換。 3. 社會階級(social class) 所得分配國際比較 貧窮的基本認識 貧窮者多是年長者、身心障礙人士、單親家庭成員、長期病患者、底層勞工等。 這種依據階級、性別、年齡、身心障礙與否所劃分出的貧窮分佈,是所有貧窮研究的共同結論。 影響貧富差距的制度性因素 所得分配差距會隨經濟成長而逐漸擴大 協助弱勢就業的機制。 弱勢者對教育資源的可近性及向上流動的能力。 稅制或移轉性支出對所得重分配的效果。 社會安全網照顧弱勢群體與風險防範的機制。 家庭結構(每戶就業人數、每戶人口數)。 貧窮的定義 維生、不平等、外部性是界定貧窮三要素 個體維生資源的匱乏: 絕對貧窮,或是說生計的貧窮 所得匱乏: 相對貧窮,也就是社會不均等現象的貧窮 精神層面的貧窮 生活方式的貧窮 貧窮的成因 個人貧窮週期:幼童、開始工作、老年 個人因素:疾病、懶惰、意外、身心障礙、年老等 社會因素:如知識經濟造成貧富對立 事件因素:天災人禍所造成 結構性貧窮論: 低廉的工資、臨時性或季節性的工作機會、疾病 與老年及不當資源分配等個人無法控制的條件。 解釋貧窮的理論 人力資本論 雙重勞動市場論 貧窮功能論 貧窮文化論 貧窮的病態學觀點 貧窮的循環 世代間貧窮之再生產 人力資本論 貧窮問題的形成與個人歸因有關 先天的身體障礙,生活忽視保健,體弱多病,不良習慣,缺乏工作動機,無良好社會支持網絡... 歸納為人力資本不足,使人陷入貧窮狀態 主張 所得由人力資本交換而來 在集體經濟體制下,個人過於依賴集體經濟,使其人力資本欠缺或不足 雙重勞動市場論 貧窮 非個人特質 是勞動市場結構的不公平,指初級勞動市場和次級勞動市場的資源分配不均 初級勞動市場 福利保障高,利潤大風險小,專業具壟斷性而少競爭的勞動市場 次級勞動市場 交易競爭激烈,風險大,獲利低,報酬不穩定 貧窮文化論 貧窮特徵 雖然地域不同,貧民的行為模式,時間意識,團體意識,消費模式,價值系統,家庭結構,親族關係,世界觀等都有許多共同之處 成為一種特殊的生活習慣,且會代代傳承 貧窮文化之起源 階層化及個人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貧民對本身之邊際地位的一種調適與反應 一種應付無助與絕望感的行為,因其不可能達成主流價值與目標,形成特有之文化特徵 Lewis的貧窮文化特質 個人特質 強烈邊際感,無力感,劣質感,自我控制能力差,宿命對,男性優越論,性生活混亂... 失業,未充份就業造成家庭所得短絀,非技術(專業)性,經常換工作,依賴童工,無儲蓄觀念 家庭生活 欠缺兒童時期保護與關懷,家庭隱私空間小,婚姻不穩定,家庭暴力頻繁,強烈貧民社區意識... 社會生活方面 窮人的需求和社會制度疏離,很少使用大型公共設施,低度就學,就業 Joseph的貧窮循環論 貧窮的解決對策 均富穩定---充分就業---物價穩定 慈善救助或社會福利服務 社會救助 負所得稅 社會保險 貧窮的新議題 貧窮新議題的基本認識 傳統認定「貧窮」等於「弱勢」,且以「家戶」為分類單位。 「新弱勢」應以「個人身分」為認定。因為這波弱勢者未必在經濟上窮困,而是無法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去取得公平的社會資源與機會。 包括有家庭危機者(如單親家庭、受災  家庭等)、身心障礙者及偏遠離島民眾。 貧窮女性化: 單親家庭 女性的經濟依賴角色 職場上的性別歧視 老年婦女的雙重貧窮困境 外籍新娘的貧窮: 缺乏就業機會 缺乏生活技能 缺乏文化調適能力 貧窮女性化 意涵 1970年代以來,貧窮人口的性別分佈呈現由過去男性集中朝向女性集中的趨勢 原因有二 家庭生計由女性負責的家庭,和自力謀生的女性逐漸成為窮人中的多數 女性若需自力謀生(配偶死亡,遺棄,分居,離婚),較多的女性將陷入貧窮 女性主義的觀點 貧窮女性化存在各個社會中 任何地區,種族,階級,女性比男性位居劣勢 80年代,貧窮女性化才成為公共議題 女性的劣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