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嘉燧绘画作品的现实功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嘉燧绘画作品的现实功能

程嘉燧绘画作品的现实功能 明末清初艺术收藏家周亮工(1612-1672)的《读画录》著录了钱谦益(1582-1664)对程嘉燧(1565-1644)绘画的评论,认为程嘉燧“最矜重其画,不轻易为人点染”,故人间不多见。又自云:“(程嘉燧)画不多见,余仅得其数箑并册中一二幅而已。”清人秦祖永(1825-1884)延此说,以程嘉燧“当日不轻为人点染,故传世不多”。 笔者以为,所谓“不轻易为人点染”实是古人撰写传记的某种修辞手法。孙承泽(1592-1676)在跋李流芳(1575-1629)画册时认为:“长蘅长于诗文,画乃其余事,略为点染,即旷欲绝,然又不肯为人轻画。”李流芳与程嘉燧为肝胆同嗜之友,程曾为吴偈(连叔)所藏李流芳《溪山秋霭图》作跋,跋中云:“自少恒与长蘅游处,见求画者踵至,楮素山积,手阑兴尽,求益不已,而长蘅欢然无忤色,皆与之,满志而去。”文中之意与孙氏所言大相径庭。对于李流芳画辄“楮素山积”的情况,钱谦益也十分意外,他在《题李长蘅画扇册》中写道: 长蘅晚年游迹,多在西湖。邹孟阳、闻子将每设长案,列缣素,摊卷拭扇,以须其至。长蘅笑曰:“此设三覆以诱我矣。”挥毫泼墨,欣然乐为之尽,故两家所得最富,扇纸累百计不止。余平生爱惜朋友,檀园、松圆楮墨藏弆仅以十数计,绛云之灾,胥熸于火。 钱氏素以与李流芳为至交,所藏“仅以十数计”,且“胥熸于火”,语中难掩憾意。若其不知此事,想必也会以李氏“不轻易为人点染”。 程嘉燧因为贫困的缘故,一生大部分时间需要为生活而奔忙,平时的生活也常常依靠友人的资助,而他的诗画之名,使得他的诗画作品成为时人追捧的对像,而程嘉燧也多以书画之长,往来于文人卿士之间,应酬颇多。甚至因为索画的人太多,从而“旋悔疲心神,反为耳目用”,早在萬曆二十六年(1602),即发出“画请断人乞,诗欲请君替”的抱怨。因此,在程嘉燧有生之年,并非如钱谦益所云“不轻易为人点染”,而是很早即以书画周旋于文人卿士之间,并以书画为家庭经济支住之一端。孙尔准(1770-1832)在《跋娄子柔书苏文忠石鼓诗册》一文中云:“松圆、泡庵(李流芳)画笔流传颇多。”盛大士(1771-1836)《溪山卧游录》中亦云:“李长蘅、程孟阳画,余在虞山张氏、屈氏见之最多。” 既因生活之故而多有书画之创作,本文即通过对程嘉燧诗文集中的题画诗跋、后世的画史著录及其传世作品的研究与总结,以期还原程嘉燧绘画作品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功能。 一 获利 顺治十五年(1658),时距程嘉燧卒后十四年,吴士权(巽之)购得程嘉燧画扇,请钱谦益题跋,钱跋中有句云:“断楮残缣价倍增,人间珍赏若为凭。”可知彼时程的作品出现于艺术品交易之中。进而推之,跋中所云“人间珍赏若为凭”,不是因“断楮残缣价倍增”所得之结论,而是要以后者证明“人间珍赏”之观点。而“人间珍赏”所带来的又必然是其画作价格倍增。康熙二十九年(1690),靳治荆等修《歙县志》时,即云“鉴家得其(程嘉燧)片画只字,咸重直争购”。 程嘉燧自言慕宗炳之风,性喜画山水,亦曾以“前身应画师”自许,在为好友李流芳《檀园近诗》所作序文中谈到自己“好以诗画自娱”。另一方面他又抱怨绘画“疲心神”,却成为他人的耳目之玩。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了程嘉燧对于绘画矛盾的心理状态。而且,“欲作已辄休,清债久逋空”之语又大有欲罢而不能之意,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那么,这种矛盾其来何处,程嘉燧又缘何而欲罢不能? 程嘉燧从父亲程衍寿(1530-1588)去世后,很快陷入贫困之中。在《题方伯雨藏寒林扇图》诗中他写道:“老懒身益穷,贫贱恨不艺。纵躭书画癖,难使饥渴济。”此处之“艺”,乃种植之意。或许是觉得耕种是解其“贫贱”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而其所恨者,首先是“不艺”。事实上,程嘉燧是不事生产的,且以此为耻。而后句所言,看似抱怨书画无济于饥渴,实际是感叹书画之不能直接对生活有所帮助,或者说不能满足平时的生活所需,所以“画请断人乞,诗欲烦君替”。诗题于万历三十年(1602),程嘉燧38岁,而画作于五年之前。从中可知,程嘉燧去世前四十余年即以书画济生活之需,或因其时书画之价过低,故在友人之前发此牢骚,在此后的生活中,书画依然是其生活来源之一。在为好友金兆登(1557-1638)所作祭文中,程嘉燧写道:“忆兄(金兆登)过存,视我几榻,卖文鬻书,狼籍分沓。”足以证明书画买卖为其经济支柱之一端。 《溪堂题画诗引》云:“余既不能有所咏述,然酒酣兴发,往往吮笔画为泉石竹木。虽零杂琐细,而友人好事者争自取去。”这种“取去”,自然不可能空手白得。《黄山志定本》卷二人物程嘉燧条云:“(程嘉燧)性好古书画器物,尤晓畅音律,善画山水兼攻写生,酒阑歌罢,兴酣落笔,尺蹏便面,人购之不啻珙璧。”从中可知,程嘉燧“兴酣落笔”之作,要给钱方能得到,所谓“取去”盖为修辞之语。除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