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攸县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攸县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攸县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新跨越,实现攸县全面小康目标,关键在人才。察于现状,源于忧患,出于责任,系于使命,我就如何真正让人才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走访,并觉得攸县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业绩、能力考核和使用人才。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一个沉重的话题:人才危机 攸县人杰地灵,造就了多少英雄豪杰;攸县人才辈出,成就了几多不朽伟业;攸县人古有:“青背精”之论,引人注目,今有“犹太人”之称,引以为荣。“逝者如斯,往者如烟”。“人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攸县目前的人才现状令人担忧、发人深省,用“危机”二字来形容,并非危言耸听。 (一)总量不足,流失严重 据统计,我县目前共有各类人才总数为22265人,占人口总数的2.9%,与全国平均人才密度5.3%相差2.4个百分点,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18%的人才密度相比差距更大,我县人才总是严重偏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只“出”不“进”,造成很多人才不在岗位,或流失或用非所长,利用率不到60%,全县38万劳动力,长期外出的达15万之多,这15万人,既是攸县雄厚的人力资源,更是攸县雄厚的人才基础,他们中不乏各类实用人才,他们长年在外,建设他乡,我们只能坐收点回报,这15万人是攸县的基础人才队伍,他们长年在外“服役”,基本不为当地所用。每年考出学生千多人,回来就业、创业的不过几十人,造成了人才的隐性流失;培养的各类学科带头人、工程师或外调或下海,每年外出的几十人,而回来的几乎为零,例如:卫生系统仅有的35名高级技术人才,已有9人辞职或外调,留下的技术骨干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企业全面改制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或闲置搁浅,或流浪社会。人才的大量流失,致使县内人才队伍出现严重的入不敷出,有些专业行业近乎“体内脱水”,出现了“洛阳纸贵”。 (二)质量不高,结构“畸重”。人才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大,“含金量”不高。从技术职称看,中初级人才所占比例较大,中高级人才相对较少,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366人,仅占人才总数的2%。高级人才414人,只占人才总数的1.8%;从文化学历来看,中专学历的人才达10530人,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只占总数的8.4%,比例微乎其微,仅有17个研究生,还都是党校系列的。从知识结构来看,传统专业型人才比较多,新型实用型人才比较少;党政管理的人才比较多,熟悉工业、经济、外贸、金融的人才少;师范、医卫、农业类人才多,经济建设需要的适用型、复合型人才少。据统计,社会学科的人才达8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医卫、教育、金融类占80%以上,而企业块的人才是廖廖无几。学科种类偏颇,人才中几乎是“清一色”学文史社会学科的。中央政治局8个常委是学理工的,而我县几十个县级领导、25个乡镇及几十个局级领导干部中学理工的难觅几个。知识结构的畸形,思维层次的单一,对我县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方式不能说没有影响;从行业分布看,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较多,而企业和农村实用人才偏少。据统计,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拥有人才18224人,占人才总量的82.6%,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科技人员只有3843人,仅占17.4%,在生产第一线的就更少。从人才流向看,虽然我县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下海”创业,但应者廖廖。相反,企业人员流向机关事业单位的愿望却非常强烈。 (三)后续“断层”,支撑乏力。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表现为:在年龄链条上出现“脱节”。受2004年“冻结”的影响,近几年来,各部门单位都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无疑收到了积极影响,但“急刹车”带来的负面效应已凸现出来。目前,乡镇公务员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偏少,30岁以下的更是少之又少。县直机关几乎没有25岁以下的干部,老中青比例在连续性上失衡。在知识更新上出现空档。知识经济需要知识人才,人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是有用的人才。攸县在人才知识更新上有两大不足:一是读书人的读书风气不浓,玩兴较重,读书不进。尤其是一大部分人终日沉湎于“打牌”中,无所事事,叫人感到心痛。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县用于购买书籍的费用,除学生书本、资料和在外购书和在县内的书店购书的金额,人平只有1元多钱,而用于购纸牌的费用人平超过3元。另一方面,组织上为人才提供充电的机会不多。一是培训的种类单一。培训只注重党校,忽视其他,近十年我县没有选送过一人进专门大学深造。二是培训的时间不足。专业技术培训时间短,最多也是半个月。三是受训面不大。五年一轮的干训未超过500人,大多是以会代训,质量大打折扣。在承接启后上出现“断层”。目前,我县各类人才中都存在“过了桃花不见菊花”的状况,事业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