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音乐史 第五课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帕勒斯特里纳(1525-1594) 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为《马尔切洛斯教皇弥撒曲》,此时期是反宗教改革时期。 作品风格:他的音乐风格以庄重、节制清晰而著称,作品多采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避免当时流行的半音化手法,而用自然音的教会调式,在模仿的复调中,追求旋律声部节奏的匀称流畅和歌词的清晰,并吸收简明的主调和声风格,音乐段落结构分明。 威尼斯乐派 威尼斯乐派的主要体裁有牧歌、经文歌、管风琴音乐和与教堂的双风琴有关的合唱作品,以织体丰满、色彩绚丽的主调和声风格为主。 圣马可大教堂 威尼斯乐派 威尼斯乐派的代表性作曲家(管风琴师) 维拉尔特(1490-1562),他受两架管风琴交替演奏,造成音色对比的启发,在声乐作品中运用了“分组合唱”的原则。 A·加布里埃利(1515-1586)及其侄子G·加布里埃利(1557-1612)发展了这一原则,形成一种壮丽宏伟、富有回声效果的威尼斯风格。 G·加布利埃里 经文歌《在教堂里》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1600-1750) 产生原因: 巴洛克的时代是君主专制的时代 巴洛克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冒险的时代 巴洛克的时代也是一个宗教极盛的时代 巴洛克的时代还是一个充满理性的时代 新风格-单声歌曲(17世纪初) 特点: 采用独唱旋律加和声伴奏形成主调风格 独唱旋律是以宣叙或朗诵式为主 和声伴奏用数字低音记谱,通常用古钢琴演奏,这种风格被称为单声歌曲风格。 数字低音(通奏低音) 是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 “通奏”指有一个独立的低音声部在整个作品中持续。 新风格的乐谱只有两行,一行是声乐的旋律,另一行是低音声部,中声部的和弦音省略,同时在低声部标有数字和升降记号,这是一种简单的记谱法,没有提供所有表演上的细节,数字暗示了没有标记的和声。 数字低音沿用整个巴洛克时期,是巴洛克音乐的重要标志,所以巴洛克时期也通常被认为是数字低音的时代。 歌剧的诞生 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两个最直接的来源: 佛罗伦萨宫廷贵族,梅迪契公爵节日娱乐活动的幕间剧。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推测性研究。 卡美拉塔会社 卡美拉塔会社直接导致歌剧的产生,17世纪初,佛罗伦萨有一群努力探索新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他们常在巴尔第伯爵家里聚会,名为卡美拉塔会社。 主要成员有:卡契尼、佩里、文森佐·伽利略、里努契尼 这些艺术家皆具有人文艺术思想,向往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企图抛弃音乐中繁杂的、防碍人们理解歌词的复调手法,回复到古代的简朴风格中,使诗歌与音乐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象古希腊戏剧那样具有巨大艺术效果的作品。 歌剧 佩里的歌剧《达芙妮》(1589) 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是佩里与卡契尼合作的《尤丽迪茜》(1600) 歌剧这种新体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大量运用了单声歌曲的风格,同时还使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由间奏曲发展而来的器乐音乐。随后,蒙特威尔第创造了更富有戏剧表现的宣叙调与初具规模的咏叹调相结合,把17世纪的歌剧推向高峰。 蒙特威尔第和《奥菲欧》 蒙特威尔第(1567-1643)是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早期的一位最伟大的作曲家。代表作《奥菲欧》、《波佩亚封后记》等。 蒙特威尔第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歌剧题材与佩里的歌剧《优丽迪茜》相同,只是采用了原神话的悲剧结局。 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一切音乐手法都服从于戏剧的需要。 《奥菲欧》 在《奥菲欧》这部歌剧中,蒙特威尔第为了力求准确地表达歌词中的情感,首次在作品中使用了弦乐震音和拨弦奏法。 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用管弦乐队来为歌剧伴奏的作曲家,并基本确立了早期乐队的编制。佩里的《优丽迪茜》只用了几个琉特琴和羽管键琴,而蒙特威尔第在《奥菲欧》中运用了40多件乐器。 歌剧的结构在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中初步定型: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二重、三重)、合唱、管弦乐队以及舞蹈综合在一起。 《奥菲欧》序曲 《奥菲欧》第二幕 奥菲欧的咏叹调“你们回 忆葱郁的森林” 那不勒斯歌剧 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重心转移到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已高度地程式化,用宣叙调来展开和叙述剧情,咏叹调则集中进行音乐表现,注重旋律的华美和外在的效果,尤其是歌唱者声音的美感,声乐独唱技巧达到了高峰。 歌剧中普遍使用“返始咏叹调”,即ABA的三段体。 A·斯卡拉蒂(1660-1725) 意大利作曲家,早期歌剧代表人物 歌剧特征 大量运用返始咏叹调(ABA) 将宣叙调分成清宣叙调和乐队伴奏的宣叙调,清宣叙调只用古钢琴来伴奏。 将歌剧的序曲定型为快、慢、快的形式,是典型的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形式。 代表作:《格里塞尔达》选段 * * 16 世 纪 的 宗 教 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