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水开发油田储采比变化特征的研究于洪楠概要
目录
1 前言 1
1.1 设计的目的意义 1
1.2 设计的主要内容 1
1.3 设计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2
2 基础数据 3
3 基本理论 4
3.1 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变化特征 4
3.2 稳产阶段储采比变化特征 4
3.3 递减阶段储采比变化关系 5
3.4 全程储采比变化关系 6
3.5 确定和常数方法 7
4 程序设计框图 8
4.1 计算机程序设计框图 8
4.2 计算机程序 11
5 设计结果及分析 12
5.2 计算结果分析 19
5.3 计算结果的讨论 20
6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计算机程序) 23
一、程序运行界面 23
二、计算机程序代码 27
注水开发油田储采比变化特征的研究
1 前言
1.1 设计的目的意义
储采比是油田开发的重要指标,它不仅直接反映了油田的开发程度,而且与油田的稳产形式密切相关。因此本次课程设计运用指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对于注水开发油田的产量上升阶段提出了储采比与产量的关系、稳产阶段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递减阶段储采比与产量关系和全程储采比与时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运用此方法和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1.2 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某油田或区块的可采储量和产量历史数据。完成如下课程设计内容:
假设产量上升阶段产量变化符合指数关系,推导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推导稳产阶段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
假设油田产量递减符合双曲递减,推导递减阶段储采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假设油田产量可由威布尔预测模型给出,推导全程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
根据给定的可采储量和产量历史数据,计算不同时刻累积产量和储采比,并绘制产量、累积产量和储采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5)中计算结果数据,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产量递减阶段的递减指数、威布尔预测模型中各参数和可采储量及(1)~(4)中各关系式的系数,并根据(1)中的直线截距计算可采储量;
绘制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绘制稳产阶段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曲线;
绘制递减阶段储采比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绘制全程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的关系曲线。
1.3 设计的主要2-1。180872.3万吨序号 年 年产量(万吨) 序号 年 年产量(万吨) 1 1950 113.7 21 1970 8137.4 2 1951 355.1 22 1971 8137.4 3 1952 689.6 23 1972 7639 4 1953 1101.2 24 1973 7317.6 5 1954 1577.4 25 1974 6934 6 1955 2106.7 26 1975 6499.5 7 1956 2677.6 27 1976 6026.4 8 1957 3277.8 28 1977 5527.2 9 1958 3894.6 29 1978 5014.2 10 1959 4514.7 30 1979 4499 11 1960 5124.3 31 1980 3992.2 12 1961 5709.7 32 1981 3503.3 13 1962 6257.3 33 1982 3039.8 14 1963 6754.3 34 1983 2607.9 15 1964 7188.9 35 1984 2211.9 16 1965 7550.9 36 1985 1854.5 17 1966 7831.7 37 1986 1536.8 18 1967 8137.4 38 1987 1258.6 19 1968 8137.4 39 1988 1018.5 20 1969 8137.4 40 1989 814.4
3 基本理论
3.1 产量上升阶段储采比变化特征
若产量上升阶段的产量随时间的关系符合如下指数递减关系:
则产量上升阶段的累积产量可表示为:
将(3-1)式代入(3-2)式得:
将(3-3)式代入储采比的定义式中得到下式:
对于产量上升阶段,因此有:
对(3-5)式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则(3-6)式可改写为:
其中:。
3.2 稳产阶段储采比变化特征
在稳产阶段某一开发时间的储采比表示为:
在稳产阶段某一开发时间的累积产量可表示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