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
《历史教学》编辑部,天津300051,任世江?
??? [关键词]精耕细作,土地私有权,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明清经济
???看易中天、于丹的电视讲座,总有一个念头:假如让他们讲讲古代中国的经济,能不能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呢?政治和思想文化都离不开人的故事,但经济讲的是概况和现象,比较枯燥。要使高中生对古代经济产生学习兴趣,就要研究哪些内容贴近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容易理解;学起来津津有味,才能真正进入理性思维。要达到这种程度必须精选学习内容,突出主干知识,教学中进行恰当的联系和比较,提出学生能够思考的问题。
现在,几种版本的高中新课标教科书古代经济这个专题的内容差别似乎最大。古代农业岳麓版写了3课,人教版和人民版只用了1课;土地所有制岳麓版说有三种,人教版和人民版基本意向是两种;人教版、岳麓版介绍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人民版则使用“部分学者认为有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一说法;岳麓版认为明清经济发展到一个新高峰,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人教版认为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细节内容的差异就更多了。本文拟从时代性的要求,讨论教学内容的选择角度;联系学术研究的成果,讨论这一专题的基础性知识。
??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与耕作方式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不只有中国,但是,唯有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过。古埃及、古巴比伦都在公元前就被异族征服,印度河流域的哈帕拉文化也在公元前销声匿迹。古希腊、古罗马有过辉煌,但也被蛮族取代,西欧更多地继承了日耳曼人的传统。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不息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农业技术的发达使农业基础超常稳固,应该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精耕细作毫无疑问是古代中国农业技术的特点。这是古代中国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来源。古代农业强大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 从原始农业开始,中国农业就有自己的特色。粟和水稻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土生土长的品种。小麦源自西亚,从新疆传入中原。西周时我国已种植小麦。李根蟠先生在《中国古代农业》中说:小麦最早叫“来”,甲骨文的“来”还表示“行来”的意思。玉米是中南美洲的品种。西亚、中南美洲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是世界三个主要的农业起源中心。??????粟是从狗尾草培植而来的。粟,古代也叫稷,俗称谷子,脱壳后叫小米。商周时主要的农作物还有黍(黄米),中学一般不介绍。粟在唐代以前一直是北方大众化的粮食。人们常引李白的诗“只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说明粟是当时人的主食。粟的外壳坚硬,防虫防潮,可储存几十年不坏。唐初,租庸调中的“租”规定要交纳的也是粟。中唐实行两税法,夏税征收小麦,说明小麦种植很普遍了。小麦自春秋以来不断被推广,汉代发明石转磨后将小麦磨成粉,可以做成各种精细可口的食品,促进了小麦的大面积种植。汉代时面粉做成的食品通称“饼”,馒头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水浒传》里说武大郎卖“炊饼”,炊饼也是馒头。到宋代,小麦取代了粟的地位,成为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起源于非洲,最初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种植,宋元时开始成为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进一? 步排挤了粟的地位。??????南方始终以种植水稻为主。随着人口的南迁和江南的开发,水稻产量猛增,同时,江淮和华北也种植水稻。唐代已出现南粮北运的现象。宋代,南方稻田大量增加,水稻在全国成为第一位的粮食作物。???? 中学历史以主要农作物为线索分别讲述耕作技术就清晰了。粟、麦是旱地栽培,水稻是水田种植,这是两个技术系统。旱地栽培在欧洲中世纪还是用撒播的方法,没有中耕。我国西周时期,北方农业已出现垄作法,将作物种在垄上,叫条播,这样可以加深耕土层,提高地温,应对旱涝,提高产量。有了垄才有中耕,《齐民要术》特别总结了中耕技术。耕田和中耕是旱地精耕细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是,有学者认为,西周实行的还是休闲制,耕地不是连年播种,三年中必有撂荒休闲一至二年,以养地力。战国至西汉,垄作条播逐渐普遍,连作制代替了休闲制。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实行垄与沟轮换耕种,这样使土地每年都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使地力得到恢复。一块田亩连续播种而田内轮休,这是中国农业的一大特色。英国推行垄作是在17世纪的“农业革命”时期,比我国晚两千多年。为了保持地力、增加产量,战国时农民就用肥汁拌种,同时施用粪肥、绿肥和草木灰。施肥技术也是中国特色。用地与养地结合,使“地力常新”。西欧到10世纪某些庄园才懂得施肥,晚于中国1200年。西汉时,北方小麦与粟轮作,三年两熟。南北朝以前,北方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已经形成了,而南方到唐宋时,水田耕作技术才普遍精细化。??????水稻是百越族的先民从野生稻驯化而来的。推动水田耕作精细化的关键技术是育秧移栽。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的水稻生产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