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核 酶 工 程 1981年Cech等发现四膜虫的核糖体前体RNA可以在没有蛋白质存在的情况下自身催化切除内含子,完成加工过程。 该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的发现改变了传统上“酶是蛋白质” 的观念,从此对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即核酶(ribozyme)的结构、催化机制以及应用的研究日益深入。 核酸分子在总体的催化潜力上和蛋白质相差甚远,但由于可以遗传和变异而被自然界保留下来催化一些特殊的反应。 核酶由于具有许多优点而受到重视,例如用于治疗的核酶注射入体内不会产生免疫原性,对具有切割活力的核酶可以更加自由的设计其切割RNA的位点。 分子进化工程的诞生,使核酶的研究迅速发展,人工进化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多种功能的核酶(包括单链DNA酶),这些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天然核酶 目前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核酶根据其催化的反应可以分成两大类: 剪切型核酶 核酸酶 剪接型核酶 1、剪切型核酶——催化自身或者异体RNA的切割,相当于核酸内切酶。——主要包括锤头型核酶,发夹型核酶,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以及有蛋白质参与协助完成催化的RNaseP 2、剪接型核酶——实现mRNA前体自我拼接,具有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两种活性。——主要包括组I内含子和组II内含子 一 锤头型核酶 R. Symons等在比较了一些植物类病毒、抗病毒和卫星病毒RNA自身剪切规律后提出锤头结构(hammerhead structure)状二级结构模型。 它是由13个保守核苷酸残基和三个螺旋结构域构成的。——(后来Koizumi等证明只需要11个特定保守核苷酸)。 Symons等认为,只要具备锤头状二级结构和13个保守核苷酸,剪切反应就会在锤头结构的右上方GUX序列的3’端自动发生。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锤头结构都由两部分构成:催化结构域(R)和底物结合结构域(S)。 William B. Lott等提出了锤头型核酶催化反应的两种可能的化学机制:——“单金属氢氧化物离子模型” ——“双金属离子模型”)。 二 发夹型核酶 发夹型核酶的二级结构模型 三 蛋白质-RNA复合酶(RNaseP) 蛋白质-RNA复合酶主要催化tRNA前体成熟过程。——例如S. Altman和N. Pace两个研究组合作发现的大肠杆菌tRNA5’成熟酶。 蛋白质-RNA复合酶酶由蛋白质和M1RNA两个组分构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0kDa,——M1RNA含有377个核苷酸。 M1RNA单独具有全酶活性, 蛋白质只是维护M1RNA的构 象。 实验证明来自不同原核细胞RNaseP中的M1RNA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与前面几种剪切型核酶不同的是,RNaseP催化得到的产物的3’端是羟基,5’端是磷酸。 四 组I内含子和组II内含子 组I内含子(group I intron)和组II内含子(group II intron)——这类核酶比较复杂,通常包括200个以上核苷酸,主要催化mRNA前体的拼接反应。 像蛋白质酶一样,内含子形成高级结构的折叠结果使关键残基形成活性部位,在辅助因子的参与下实现自身剪接。 组I内含子能够自身剪接的是与它们保守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有关。 除了剪接之外,组Ⅰ内含子还可催化各种分子间反应,包括剪切RNA和DNA、RNA聚合、核苷酰转移、模板RNA连接、氨酰基酯解等。 在体外,组Ⅱ内含子的剪接是经过两个转酯化反应来实现的,无蛋白质参与。 组Ⅰ和组Ⅱ内含子的主要差别是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机制。 在组Ⅰ内含子中,外部的鸟苷的3’-羟基作为进攻基团,而在组Ⅱ内含子中是内部腺苷的2’-羟基起作用(图 7-4b)。 这个反应的结果形成一个带突环的内含子-3’外显子分子,其中第一个核苷酸经由2’,5’-磷酸二酯键与内含子的A相连。在第二步反应中,5’外显子的3’-羟基进攻内含子-3’外显子连接点,结果是两个外显子相连,并释放出带有突环的内含子。 核酶(脱氧核酶)的应用 基因治疗的概念出现在二十几年前,现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基因治疗最早的临床研究是1990年Blaese 等进行的对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的治疗,随后在对遗传病、病毒侵染、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也是开展基因治疗比较早的国家,1991年薛京伦等开展了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可以分为: (1) 向体内导入外源基因取代体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特种作业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docx VIP
- DK-金检机说明书(20110823HJ)-2.doc VIP
- SHT 3178-2015- 加油站用埋地钢-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油罐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 特种设备典型事故案例.ppt VIP
- 2025-2026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三起)(2024)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pdf VIP
- 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行星滚柱丝杠——高精技术集成之作,人形机器人线性关节 -2024-.pdf VIP
- JEDEC JESD47L(中英文对照版).pdf VIP
-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课件(共28张PPT) 2025-2026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pptx VIP
- 科普版英语五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