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环境与水资源
水资源与水环境绪论
一 地球水的储量及其分布
储量:根据现代科学计算,地球系统中共13.86亿平方千米
分布 :海洋13.38亿立方千米(96.5%),陆地0.48亿立方千米(3.5%);
咸水13.51亿立方千米(97.5%),淡水0.35亿立方千米(2.5%):
咸水分布:海洋13.38亿平方千米(99.04%),湖泊为0.000854亿平方千米(0.01%), 地下水为0.1287亿平方千米(0.095%)。
淡水分布:海洋0,两极和大陆冰川68.755%,800米以下地下水30.662%,大气0.037%,生物水0.003%。
二 水资源含义
广义水资源:指在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水资源:是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三 水文循环的定义及机理
定义:水文学(hydrology)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核心是水循环过程)
机理:水文循环服从于质量守衡定律;
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文循环的基本动力;
水文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全球水文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文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水在循环过程中,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四 中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1. 总量多,人均、亩均少。(水资源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 2 人均水资源 量低,约为世界人均值的28% 3 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低,约为世界亩均值的50%)
2 .南方和山区多,北方和平原少。(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4%,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6%;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约占93%,平原及盆地地表水资源占7%)
3. 年际和季节大,主要集中在汛期。(降水量越少的地区, 年内集中程度越高。北方地区汛期4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般在70%~80%,其中海河、黄河部分地区超过了80%,西北诸河部分地区可达90%。南方地区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0%~70%。不但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水资源量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防灾任务繁重)
4. 和其他自然资源分布不相匹配。(我国降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受降水支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分和气温决定生态条件变化的宏观格局。从南往北,生态格局的决定因素是气温。从东南往西北,生态格局的决定因素是水分)
5. 气候变化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气候变化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状况,极端气候带来更多水资源问题)
五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1水资源需求持续增长
2用水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北方远高于南方
4平原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
5生态用水量正在逐步增加
6南方用水量增加相对较快
六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
1 温度升高,气候变化加剧区域干旱
2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发生机率可能增加,南涝北旱的的格局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缺水情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3温度升高,需水增加,农业、工业、生活、生态需水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4温度升高,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质性缺水影响供水安全
降雨和蒸发
一 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分类
定义:是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天空下降至地面而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的现象。降水是气象要素之一,也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过程:① 大气温度降至露点温度
② 大气中核凝结形成小水珠或冰晶
③ 小水珠或冰晶增大形成雨滴、雪片或冰雹
④ 不断的水汽输入维持上述过程
分类:按气流上升运动的原因,分为: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气旋雨
降雨强度分级: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Ps了解各种雨的特点:
1 对流雨是在大气不稳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多发生在夏季酷热的午后;其水平尺度很小,降雨历时较短,形成阵性降水,常称阵雨;降水强度的变化很大。对流性降水常伴有雷暴,称为雷阵雨。
2地形雨:因气流(空气)的湿度、温度、抬升速度及地形特点的差异而不同; 地形作用一般使山的迎风面的降水量大,而背风面降水量减少。
3 由于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雨称为锋面雨。
4 在低气压中心区,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上运动是上升的,即暖湿气流辐合上升,在水平面上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故常常有凝结降水现象。可出现大范围降雨和大风的天气现象,称为气旋雨。)
二 降雨强度分级
(1)暴雨 (Storm) : 50 mm/24h(暴雨:50~100 大暴雨:100~200 特大暴雨:200)
(2)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