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写作学教案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学教案供参习

绪 论 《在感受生活与自由写作中构建精神家园》 一、写作的性质 1、写作的含义 A.目前学界对“写作”概念的基本蕴含至少有6种不同角度的看法。其一是文字学角度的写作,认为写作最终是靠“书写”的赋形来完成的,书写是写作的成型与外显,写作是主动表息的书写;其二是创作论角度的写作,认为五四以来存在着文学与文章概念不清的现实,那么创作与写作也无须分那么清楚,于是写作即文学创作之说也就自然成为一家之言;其三是文章学角度的写作,认为既然写作就是写文章,那么应该将研究对象定位在静态的文章上,而忽略了动态的写作过程;其四是教学论角度的写作,写作教学是现代写作学草创之时及今天写作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一些人的心目里,“写作”指向的就是学校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在学生的认识里,“写作”更成了“作文”的代名词;其五是文化学角度的写作,自古以来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更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永恒财富,所以写作行为也就具有了厚币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蕴;其六是写作学角度的写作,中国写作学会以建立我国独立的“写作学”学科为已任,将研究对象由静态转向动态、由以文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使“写作”的概念逐渐超越“文章”而升至独立学科的主导地位。 小结:所谓“写作”,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写文章。 简而言之,所谓写作就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符号表现心中积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心智活动过程。 现代写作学以主体和主体的“写”为研究中心,横向考察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及动态组合过程,纵向探讨“物--意--文”的转化生成规律、写作技法以及各类文体的写作特性。 主要内容如下表: 从共时性维度来看,一个完整的写作活动过程,可以大致上分解为“谁来写”、“写什么”、“为谁写”、“怎么写”这样四个方面的架构。相应的,写作活动也是由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从历时性维度来看,写作作为一种行为过程,包括感知、构思、外化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由“物”到“意”,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过程。 “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B. 中国古代写作思想源流 在中国古代,人们常把写作活动称为“作文”、“属文”,而不称“写作”。“文”普遍被认为是包笼所有言述的“大共名”。 中国是文章大国,也是文章古国,而且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古代那样给予写作以崇高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即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春秋战国是文章勃兴、在中外许多论者看来可与古希腊比肩而立的“轴心时代”,“立言”者灿若星辰,众多立言者的思想汇聚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主要源头。就文章写作而言,在《尚书》、《论语》、《墨子》中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论述。魏晋时期,涌现出了系统论述写作之道的论著,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典论·论文》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论著作。这篇论文不仅论述了文章的风格、文体等问题,还指出了文章的社会作用。曹丕对文章的社会价值给予了极高评价: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文赋》则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文章写作各方面(如定旨、构思、择体等问题)的著作。其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文赋》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对于文章构思的重要性。玄览,即指老庄那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使人不受外物和各种杂念干扰,统观全局,烛照万物,思虑清明,心神专一。陆机用十分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构思活动的情状: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日龙而弥鲜,物昭日折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批,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这里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用语言文字物质化的全过程。 齐粱时代,出现了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文论家—刘勰(?-521)。他撰作的《文心雕龙》,被公认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组织严密、内容丰富且有很多创见的文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