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刑法复习供参习
刑法的作用:规制 保护 保障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均衡)涵义:罪当其罚、罚当其罪
(三)适用法律平等原则
3.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定义: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
刑事管辖权的理论:属地原则 属人原则 保护原则 普遍原则
我国刑法的空间管辖权:1、属地管辖:2、属人管辖:3、保护管辖:4、普遍管辖: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1、刑法的生效时间:1 公布之日起生效2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
(2、刑法的失效时间:P38
(3、刑法的溯及力:四种原则:从旧原则 从新原则 从新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
4犯罪的概念和本质
(一)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理解
(1)形式的犯罪定义:P42
(2)实质的犯罪定义:P43
(3)形式与实质统一的犯罪定义
(二)我国刑法13条但书的理解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行为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97刑法典第13条
5.我国犯罪的特征:
第一、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1、社会危害性是质和量的统一。
2、社会危害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3、社会危害性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4、社会危害性既是客观的,同时也是发展变化的。
第二、犯罪的刑事违法性
刑法对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是社会危害性在刑事法律上的表现。
第三、犯罪的应受惩罚性
主要争议的焦点在于,应受惩罚性是不是我国犯罪的基本特征?
反对说认为:
1、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2、将应受惩罚性列为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并没有必要
3、不是应受惩罚性制约犯罪,而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行为构成犯罪
4、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肯定说认为:
1、从刑法理论上说,犯罪与刑罚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范畴,两者是互相制约和渗透的。
2、三个特征之间是有区分的。
3、应受惩罚性并不是前两者的消极法律效果,而是对认定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6.我国犯罪构成的要件:四要件说: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
7.犯罪客体的概念:“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第一、犯罪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第二、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第三、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区分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犯罪客体是社会关系的高度抽象,犯罪客体能确定犯罪的本质,是必要的,犯罪对象不是必要的。
8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
一、行为 “无行为则无犯罪”
(一)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1、行为的心理要素
2、行为的外部要素
3、行为的客观要素
非刑法上的行为:
(1)无意识的反射性动作。
(2)受他人力量的直接强制
(3)睡眠或者无意识的行为
(4)因发病之抽搐,或因触电或神经注射而发生的痉挛。
(5)手脚被捆绑而缺乏行动的可能性之静止行为。
特殊类型的刑法上的行为:
(1)自动化的行为。
(2)冲动行为。
(3)受到间接强制的行为。
(二)行为的类型:作为与不作为(案例分析够不够成犯罪,是否作为?)
1、作为犯的类型P70;
作为的实施方式(1)利用自身动作实施作为犯罪
(2)利用机械力实施作为犯罪。
(3)利用自然力实施作为犯罪
(4)利用动物实施作为犯罪。
(5)利用他人行为实施作为犯罪
2、作为与不作为的概念
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大多数犯罪,都可以由作为实施,而且多数只能以作为形式实施,Eg:抢劫,抢夺,诈骗,贪污,强奸,诬告等:
不作为:不作为是与作为相对应的危害行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3、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第一、作为义务的存在
第二、能够履行作为义务
第三、因未履行作为义务而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9.犯罪结果
(一)犯罪结果的概念
1、结果是否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有争议)P76
2、危险犯
3、结果加重犯
4、危害结果的种类
结果加重犯:又称加重结果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切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1、特殊处罚根据: 【基本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存在的特殊危险及直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减肥周记供参习.doc
- 减少浪费的方法专用课件.ppt
- 减肥无需挑战味蕾毅力 教你吃出好身材供参习.doc
- 冷镦模具设计专用课件.ppt
- 减肥食谱 春季元气养生减肥大餐供参习.doc
- 凝汽器工作原理供参习.doc
- 凝聚产生力量 行动诞生兴旺供参习.doc
- 凝土质量控制指导性意见(讨论稿)供参习.doc
- 凝聚产生力量、流动创造价值供参习.doc
- 决策模拟情景设定专用课件.ppt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