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用量用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子的用量用法

附子的用量与用法分析?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谈到附子,我就先给大家讲讲附子的故事吧! ….. 张景岳有言,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者,实乃药中之四维……. 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清代名医陆懋修称:“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现代名医吴佩衡则把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列为中药十大主帅,指出“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已故名医何绍奇谓“附子一物,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在群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它是 ‘百药之长’,是并不过分的。” 从上述昔贤论述中,足见附子在名医心目中地位之重。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谈谈附子吧! 说到附子我们就不得不谈谈它的品种和毒性了! /view/36888.htm附子,又名/view/61611.htm乌头,别名:草乌、乌药、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view/131630.htm毛茛科、/view/715165.htm乌头属/view/3468.htm植物的子根的/view/404361.htm加工品。主产于/view/7627.htm四川、/view/5325.htm湖北、/view/8581.htm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view/908812.htm上旬采挖,除去母根、/view/512447.htm须根及/view/2849437.htm泥沙,习称“泥附子”。/view/404361.htm加工/view/31839.htm炮制为/view/825774.htm盐附子、/view/3099885.htm黑附子(黑顺片)、/view/5180799.htm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1958年卫生部根据简化商品规格的精神,决定只保留盐附子,黑顺片,白顺片三种。所以如何辨别正品也成了医家的一门必修课。 附子的毒性附子始载于《本经》,是中医临床一味要药、猛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等功效。其中因对亡阳脉微,寒痹剧痛等危急症候的独特功效,受到古今众多名医的推崇但附子性烈有毒,用之不当容易出现毒副反应,又被称“最有用亦最难用之药”,致使不少医家用之忌之.附子的中毒量约为30-60克,也有煎煮连渣服9克即中毒者,因而,在《中华本草》中附子的用法用量为5-15克(摘自《附子的临床全用药》) 但古往今来善用附子之大家却多有附子用至200克之例,疗效奇佳。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类生物碱,它们既是附子的药效成分,也是主要的毒性成分口。J。乌头类生物碱尤其是双酯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的毒性大,致死量为3~4mg, 人口服0.2mg 即中毒[1]。。附子的毒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中毒机制是附子生物碱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一1,首先兴奋感觉神经末梢、横纹肌和心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发生对上述各部分的抑制‘j麻痹作用。附子中毒临床症状多为I-1舌及肢体麻木,胸闷,呼吸困难,咽喉、食管、胃均有烧灼感,烦躁不安,心慌,心悸,呆滞,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体征主要表现为流涎,脉搏减慢,如同大醉,皮肤苍白,瞳孔略大,对光反射迟钝,膝反射迟钝,呼吸急促,四肢及颈部肌肉痉挛,肢体湿冷,眼睑颤动,心律不齐,有期前收缩。最为突出体征为心律失常,主要改变为室E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摘自(附子的毒性及临床应用简析)因此,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降低和消除附子毒性成分是附子临床安全用药的关键。 患者魏某,女,35 岁。患者因人流后不慎受风,导致全身肌肉、关节冰凉疼痛,疲乏无力,动则汗出,遇风加重。2012年3 月住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进行针灸理疗配合服用中药汤剂治疗,病情有所缓解出院,但每遇受凉、受风及劳累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后求诊于该院门诊主任医师,给予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三剂,方中用黑附子10g,与诸药同煎,煎药1h。服药期间患者有口辣舌麻之感,未引起重视,因服药后关节冷痛症状有所减轻,遂再服三剂,黑附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