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表达.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韵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表达.doc

“韵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表达   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人们为什么还迷恋诗歌?而且,常常是物质生活越富足,对诗歌迷恋的程度越高?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同时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存在。如果说人是世界的花朵,那么诗歌则是这种花朵自然而绚烂的绽放。靠了诗歌的装点,人生才不至于显得太苍白、太虚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诗歌赋予了人生真正而且是终极的价值与意义。人类在创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一直没有忘记须令自己的精神家园充满美好的情愫,一直没有放弃在精神世界“诗意地栖居”。诗歌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不断被创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始终令人迷恋,甚至痴狂。诗歌除去是一种情感的存在,是一种与生命相连接的气场,在其深层还有一种特殊的韵与味,并为读者构建起一个美好和谐、澄明自在的世界。它或许是一个或一组意象、或者是一个物我两忘的美好意境。总之,读者在这个世界中,体验到生命的本真与自足,实现了本我的回归和解放,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与周围世界的最大交融与合一。这是人们喜爱,甚至不能离开诗歌的重要原因。   从字面来说,所谓韵味就是雅致含蓄的意味;更进一步讲,它是一种富于内蕴、含蓄模糊的“味道”。因为内蕴丰富,所以可以反复咀嚼回味;又因为含蓄模糊,所以可有纠缠不清的语义和情感暧昧,能唤醒不同读者的情感与想象冲动。早于我国南朝时期,钟嵘即开始以“滋味”论诗,他高度评价阮籍的诗作:“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以为“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至唐,司空图承继和发展钟嵘的“滋味”说,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味”说,其指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矣”;又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南宋诗论家严羽以诗歌形象所引发的“兴趣”来论“味”,推崇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主张作诗完全以情感的自然兴发为旨趣,达到情思、理致、语词的浑融无迹,“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清初,接续“滋味”说、韵味说、兴趣说的主张,著名诗人王士?G倡导“神韵说”,特别推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风格,以为诗的妙处要像南宗大画家荆浩所说的“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那样,“略具笔墨”即可。可见,自南朝时期的钟嵘直至清初的王士?G,诗歌的“韵味”一直得到高度的重视与强调。   韵从何至?味由何来?首先离不开的是诗的意象。《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一段,借香菱之口表现曹雪芹的诗学观,把诗歌那种模糊朦胧的美,表现得充分而形象。书中说:   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此段写及被宝钗视为呆头呆脑的香菱,竟然得到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黛玉的嘉许,非因为其它,是因为她说出了一般人虽体味得到但说不出的诗的“味道”,即“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同时,她通过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三句中不同意象的品析,把那种既真实又缥缈、既明确又模糊、既切近又遥远、既矛盾又合理的独特韵味说得头头是道,颇中诗家“三昧”。   除此,诗歌的韵味还来自其中独特的意境。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以为前人所主张的“兴趣”、“神韵”是表面而外在的,境界则是根本。他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第一条就说:“词的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在他看来,境界可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而后者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是以心物同一、情景交融为特征,其是在圆融混沌之中,艺术主体融入宇宙现象的生命律动,创造出气韵生动、即物即真的艺术之维,并形成一种气氛,一种环境,一种能唤起人某种感受却不能说明的境界,内中含蕴着与整个宇宙相通彻的天然真趣和生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所说作为最高层面的天地境界,是个体与宇宙的合而为一,即一般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与王国维所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