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ocVIP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oc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究过程中无论成功与失败,对学生来说都是有所收获的。文章阐述了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从将演示实验探究化和激励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性两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健词: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模式;发散思维;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87-01   化学作为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在科技教育中有巨大的优势,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学习化学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一、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获得知识。探究性学习重视探究过程,强调教学是为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汽水是同学们喜欢的一种饮料,其中含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是氮气、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呢?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根据已学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提出把该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观察到该气体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教师再请学生检验汽水中的二氧化碳,这时学生会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言,又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验证该气体是否可燃、不燃或助燃等。接着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仪器,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取二氧化碳。这又涉及到气体收集的问题,教师可做这样的引导:大家都知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呢?有的小组选用了向上排气法收集,有的小组选用了向下排气法收集。这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可通过另一个实验检验其气体收集方法的正确与否。如何证明是否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呢?学生会根据前面的学习很快做出回答:可用燃着的火柴来检验。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法,经实验得出结论,发现采用向下排气法的小组集气瓶中的气体没有使木条熄灭,而采用向上排气法的小组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这时同学们就很容易地总结出了“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气法来收集”这样的结论。同时,二氧化碳能够让燃着的木条熄灭的现象,则让学生从感观上对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制得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小组,验证了其探究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而失败了的小组的同学则总结经验后又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探究”……经过实验,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后留给学生一个探究思考题,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灭火采取的方法。通过实验,学生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对知识加工、细化的过程,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的同时,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种种实践表现让教师认识到,在探究过程中,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二、化学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1)将演示实验探究化。由于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只是刚刚接触了一些化学知识,对一些物质的性质还不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去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验的客观情况,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如在探究酸碱的中和反应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先拿出一支白色的花,喷上一点“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白色的花变成了红色。带着悬念继续往花上喷盐酸,红花又变回了白花。花朵颜色的变化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激励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通过下列问题设置,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收集事实和资料,制定探究实验方案。以此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家庭厨房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提出假设: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验证假设:让学生根据p122进行实验。设计铁制品锈蚀和防锈的实验探究方案。并通过一周的准备,让学生在化学课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及交流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分析结论:铁制品在有水或空气干燥的条件下不会生锈,只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激励、体验和感召。   三、结束语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