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凤栖梧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升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三、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孔子:“子欲无言” 子贡:“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 孔子:“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三、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三、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意在言外、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美人卷朱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 三、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音乐上的无言之美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英国诗人济慈(Keats)《希腊花瓶歌》: “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 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 三、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雕塑上的无言之美 “金刚怒目, 不如菩萨低眉。” 西洋的爱神的雕塑,眼睛是瞎的。 三、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爱情上的无言之美(心灵感应) 英国诗人布莱克(Blake)的《爱情之秘》(Love’s secret) 切莫告诉你的爱情, 爱情是永远不可以告诉的。 因为她像微风一样, 不做声不做气地吹着。 三、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我曾经把我的爱情告诉而又告诉, 我把一切都披肝沥胆地告诉爱人了, 打着寒颤,耸头发地告诉, 然而她终于离我去了! 她离我去了, 不多时一个过客来了。 不做声不做气地, 只微叹一声, 便把她带去了。 大 学 美 学 人文学院 二○一一年九月 第一章 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概念的提出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A.G.Baumgarten)在《诗的哲学默想录》里,第一次提出了诗的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并以希腊语中“埃斯特惕克”一词称这种诗的哲学为“感性学”(德文为sthetik,英文为Aesthetics)。 一、“美学”概念的提出 康德(Kant)、谢林(Schelling)、席勒 (Schiller)、黑格尔(Hegel)等人,在更高层次上最终建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德国古典美学。 二、“美学”在中国 王国维在20世纪初率先从日本引入西方的“美学”术语,并用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的理论来阐释中国艺术,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学科。 蔡元培在康德、席勒思想影响下,提倡“以美育代宗教”,通过美育在教育中的机构化而扩散了美学的社会影响。 三、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和美的规律,所以美学就是一门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艺术的,即把艺术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黑格尔在柏林大学讲课的内容,称为《美学讲演录》,朱光潜先生译为《美学》。在该书第一卷一开始讨论美学名称时就认为美学应该是艺术哲学,是哲学中专门研究艺术美的一部分。他的《美学》英文版书名就翻译成“美的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fine art)。 第三种观点与前两种有所不同,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