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恶性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恶性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4-02-18?发表评论?分享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刘彤 李广平
过去的70年间,早期复极(ER)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心电图表现,多见于青年男性,黑人及运动员。其心电图特点为相邻两个导联J点抬高≥0.1mV,呈粗钝或切迹样改变,伴或不伴ST段抬高。然而,近期研究显示,ER可能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及心脏猝死相关。
有研究提示,特发性心室颤动患者早期复极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 vs 6%)。芬兰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也提示,下壁导联早期复极改变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刚刚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提示,普通人群早期复极改变可以增加心律失常风险1.7倍,然而,总死亡和心脏性死亡风险并无明显增加。
由于ER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3%,估算我国将有2000万左右ER患者。总体来看,每10万例ER患者每年约有70例因心律失常性死亡,说明无症状ER发生心律失常性死亡的绝对风险是很低的。如何从大量的ER人群中筛查出恶性ER患者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引起读者的重视,笔者对恶性ER的心电图特点及早期识别进行探讨。
1. J波形态、振幅与导联分布
目前的观点认为,J波导联分布广泛(特别是下壁导联J波)、振幅较大(≥0.2mV)及QRS终末部分切迹样改变(notch)可能与心脏性猝死风险有关。Antzelevitch等最早提出ER的危险程度分型: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三型(表1),其中ER 3型,即所有导联J点抬高者的心脏猝死风险最高。
对9项有关ER流行病学研究的荟萃分析提示,下壁导联J点抬高患者心脏性死亡和心律失常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且随着J波振幅的增大风险进一步增加,而侧壁导联J点抬高则不增加各种原因死亡、心脏性死亡和心律失常死亡风险。此外,QRS终末部分切迹样改变者心律失常死亡风险增加(HR1.48,95%CI 1.06-2.08),而粗钝样改变(slur)不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Patel等对60例ICD记录恶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和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早期复极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 vs 8%),这种改变主要发生在下壁导联(23% vs 8%,P=0.03),而非侧壁导联(12% vs 3%,P=0.11)无明显差异。冠心病组QRS波终末部分切迹样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QRS波终末部分粗顿样改变无明显差异。
2. ST段形态
最近,芬兰Tikkanen等的研究提出,ERS心电图中J点后ST段形态有助于对普通人群中合并ER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他们将10846例芬兰中年人群心电图的J点后ST段形态进行了再次分析,结果发现心电图表现为J点抬高(或J波振幅)≥0.1mV,并伴水平或下斜形ST段的ER患者心律失常死亡风险明显增加(HR1.43,95%CI 1.05-1.94);对于下壁导联J点抬高(或J波振幅)≥0.2mV伴水平或下斜形ST段的ER患者心律失常死亡风险进一步增加(HR 3.14,95%CI1.56-6.30)。但是,对于伴上升或上斜形ST段的ER患者,无论是下壁还是侧壁导联,心律失常死亡风险均未增加。提示ST段形态特点有助于早期复极的危险分层,上升或上斜形ST段作为健康运动员常见的ER心电图表现可能是ER的良性类型。
以色列学者对45例特发性心室颤动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1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提示J波后水平或下斜形ST段显著增加特发性心室颤动风险,提出J波后ST段形态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早期复极的心电图预警指标。J点后水平或下斜形ST段可能是一种恶性早期复极的心电图表现(图1)。
3. J波振幅变化
研究显示,特发性心室颤动患者中E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不同研究的报道不尽相同,大约在23%~68%。具有早期复极特征的特发性心室颤动患者多为年轻男性,多有在睡眠中发生心脏停搏的病史。有研究对5例ER和8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室颤动发生前心电图变化进行了分析,5例ERS患者在心室颤动发生前均出现了一过性J波幅度显著增高,心室颤动常由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并伴有RR间期短唱长唱短变化。与Brugada综合征患者比较,ER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明显缩短。最近,日本学者也观察到大约一半的特发性心室颤动患者存在长间歇依赖的J波增大现象,这种J波的动态改变可能被用于预测心室颤动风暴及猝死发生的风险(图2)。
4. Valsalva动作的影响
ER心电图表现的遗传特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近,法国学者筛查了四个较大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家系,共出现22例心脏猝死,ER发生率为33%~61%。该研究首次提出Valsalva动作可用于发现家系患者的筛查,其ER心电图特征如图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工智能系统部署手册.doc VIP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技术规范.pdf
- 安全标志选型手册-高清版(精).pdf VIP
-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__欧洲风情》单元教案(共计2份).docx
-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docx VIP
- (某某学校)书法社团活动记录上书法课教案(记录表)附16个课时汇编.docx VIP
- 《矩形顶管法施工技术规程》.pdf VIP
- 三体系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更新至2022年12月.doc VIP
- 文旅景区沉浸式剧本杀体验活动策划方案.pdf
- 达罗他胺片(JXHS2200041)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