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2002 年3 月,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一词从而使“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呢?我国又是怎样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呢?
贫困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天敌。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政府长期致力的目标。由于贫困通常伴随着失业和不充分的或者是低质量的就业,因此,研究贫困与就业的相关问题并进而对贫困群体实施就业保障,不仅具有现实价值,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及特征
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
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内涵难以准确界定,,,,:1 (下岗者) ;2 ,,;3 ;4 ;5 ;6 ,,,20 多年来社会急剧转型,,,,,,,,,,【1】
我国弱势群体的特征【16】
收入低
在研究社会贫困问题时,一般将收入低于居民平均水平50 %的人口算作贫困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城镇40040 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2001 年城镇平均每人年收入为6318 元,占调查户数1/ 10 的最低收入户平均每人年收入为2653 元,其中,困难户(2093 户) 平均年收入为2325 元。农村的弱势群体经济收入同样很低,国家统计局对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2210 元,而占调查户20 %的居民人均收入在1200 元以下,更何况农村中还存在3000 万的年收入低于625 元的绝对贫困人口。
生活贫困
经济上的低收入性决定了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贫困性,既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数量低下,也表现为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在其消费结构中,绝大部分或全部的收入用于食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9 年城镇弱势群体人均消费支出2175 元,其中用于食品支出为1283 元,恩格尔系数为59 % ,比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高10 个百分点。我们知道,在恩格尔系数的一般分类中,恩格尔系数为58 % 以上视为赤贫。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弱势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赤贫状态,这也使得他们的消费水平处于社会最低层次。由于其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之后,几乎没有能力提供物质条件以满足成员的文化、精神需要,如社交消费、文化消费、旅游休假等。
受教育程度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素质和技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作用日益明显,个人拥有的文化和技能高低决定其竞争力的强弱,也决定了其经济回报的多少。弱势群体中大多数人没有技术专长,综合素质低下,就业竞争力很弱。据调查表明,失业下岗职工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0 % ,而在农村弱势群体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则高达90 % ,其中文盲占24 %。
社会地位低
由于弱势群体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他们的政治参与机会少,对于政治生活的影响力低,较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难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也意味着弱势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迅速摆脱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
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15】
弱势群体个人因素
贫乏的教育造成了农民素质普遍低下,许多农民难以接受科技知识,故农业生产条件难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社会文明难以显著改善和长足发展。同时,失业者和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70 %左右。其中,42 % , 35 % ,6 % ,3 % ,14 %。
经济制度变迁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会导入市场竞争,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优胜劣汰效应。其结果,客观上使大多数人富裕起来的同时,也使一部分人沦为竞争的失败者和贫困者经济体制的转轨,,,(1996~1999 年) ,14 908 万人减少到11 773 万人,3 135 万人,21. 0 %
利益分配机制的转变
在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中,在众多利益的选择中,政府无力保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免受损失,这样,就使某些社会成员进入“弱势”群体。【11】
关于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10 15】,,,1.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首先,我们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失业登记制度,明确标准,扩大范围,力争让每一位失业人员都能登记在册,减少“隐性失业”的人数;其次,我们要加强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负起责任,共同分担失业保险费用的缴纳任务,以防患于未然。尽快使“下岗”与失业并轨,做到既消除失业人群的“身份”区别,又能使“下岗”职工中的真正弱者得到其他保障条款的保护,并逐步实现保障对象一体化。所谓保障对象一体化,就是打破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使个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企业的职工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待遇和劳动保障。
2.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一是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