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的含义 :    温病是由外感温邪所引起的以急性发 热,热象显著、易化燥伤阴为主要临床特征 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二.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一)温病的范围:   温病主要有:风温、春温、暑温、暑湿、 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 湿热疫等。另外属于温病范畴的疫毒痢、急黄、麻疹、水痘、百日咳、白喉等,已归列于内科、儿科、喉科等相关学科中。    (二)温病的分类 : 1.以发病季节分类: 2.以发病的类型分类: 3.以温病证候性质分类: 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 头瘟、烂喉痧、暑燥疫等 三.温病的特点(重点) ㈠一般特点: 2.发病特点: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急骤性 (1)传染性: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素问·剌法论》    以上的记述指出了温病的传染牲,并认识到病邪可以通过口鼻、接触等途径传染给其他人,在人群中引起互相传染。 (2)流行性:  某些温病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可以在人群中广泛蔓延。 (3)季节性:温病的发生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季节不同的气候变化,还可对人体发生影响造成人体对病邪反应性的差异。如:   冬春季节肺卫功能比较低下,故容易导致风热病邪侵犯肺卫,病变以上焦为主。 (4)地域性:我国彊土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  由于地域条件、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不同,所以发生温病的种类也不相同。 ⑸急骤性:温邪热变迅速,故温病有发病急,来势猛,发展快,变化多的特点。 3.病机特点:    发展趋向一般是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到虚。   其病机变化和演变过程 : 从卫气营血看    从三焦看 顺 顺  上焦肺卫    中焦脾胃   下焦肝肾 逆 逆传心包 病机转归: ①燥化伤阴     4.临床特点:(症状特点) (1)热象偏盛(如阳明温病高热、恶热、大汗、 大渴……) (3)易内陷营血(如营分证发斑、出血) ㈡温热类与湿热类特点比较: 1.病因特点: 2.发病特点:    温热类――发病急,来势凶猛,变化快,易伤 阴液(如春温)   3.辨证特点:    温热类――多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实到虚 ――多以卫气营血辨证为辨证纲领    4.症候特点: 温热类: 总的特点――热势宣扬,口渴、苔黄甚至焦 黑,脉洪滑数 各阶段的特点: ⑴初起热象偏重 湿热类: 总的特点:身热不扬,口不渴,或渴不欲饮, 苔黄白相间而粘腻润滑,脉濡数或濡缓 各阶段的特点: ⑴起病以上中二焦的卫气同病多见,但以卫分证为主。 ⑶留連气分时间较长,易发白培,易阻遏清阳,易阻遏气机 5.治疗特点:总的治疗原则――清热救阴 四.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一)区别     伤  寒        温  病 病因:  感受寒邪                感受温邪 感邪途径:多自皮毛而入,先伤足太阳膀胱经 多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经 病 机 阴寒,变化较慢,郁阳化热     阳邪,热变最速,变化多  与                   易伤阴,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 转 归:易伤阳,多表现为心肾阳衰      肾阴伤 初起证 恶寒重,发热轻,恶寒持续时间长, 发热重,恶寒轻且时短,口渴,     口不渴,舌不红,小便清长,苔薄  小便淡黄,舌尖红,苔薄白                候表现: 白而润,脉浮紧          欠润,脉浮数 辨证治疗: 六经辨证,多用辛温解表    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辛凉疏表 (二)联系: 1.概念上的联系:萌芽阶段,温病包含在广义伤寒之中。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 感受寒邪(风寒)--寒化证 中风 湿温 热病  感受温邪--热化证 温病 2.学术体系上的联系: ⑴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   3.病机、辨证、治则上的联系:    ⑴从病变发生和发展上看:   发病初期都不同程度的具有表证,病邪入里,都见里热。 ⑵从辨证体系看:      伤寒为六经辨证,重在表里传变;      温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