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科书把有趣的鲁迅弄丢了.doc
教科书把有趣的鲁迅弄丢了
在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时,文化界的纪念文章不少,但对于很多只读过语文课本里鲁迅文章的人来说,鲁迅的形象是机械、死板、无趣的。教材里,鲁迅被定义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形象是愤怒、深沉的,像是每天都在忧国忧民、唉声叹气,其面目片面化、扁平化。
事实上,在教科书之外的鲁迅,是非常有趣的,除了写出《中国小说史略》这样不朽的学术著作,还是精通日语、德语的翻译家,对美术也有独到的认识,并善于设计书刊封面。想还原鲁迅的形象,继承鲁迅的文化遗产,就首先要把教科书带来的鲁迅形象抛开。
鲁迅并不是每天都眉头紧锁,是个非常生动的人
初高中课本里,鲁迅的文章不少,有选自《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也有选自《呐喊》的《故乡》《社戏》。以上多是他对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回忆文章,与很多五四前后大家的抒情散文并无本质区别。
而真正塑造鲁迅革命者形象的课文,应该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杂文和《药》《阿Q正传》等小说,鲁迅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因为后面这些文章中的愤怒和批判而被烘托出来。
在很多学生眼里,鲁迅先生每天都在忧国忧民、唉声叹气,“横眉冷对千夫指”。而课文里一些他当时写作时未必多加在意的句子,则被拿来做文章,如《秋夜》里,鲁迅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按照现代语法,这句话应当算是病句。但这句话却曾经在语文试卷中以阅读理解的方式被反复考察,要求学生们研究鲁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以至于最后得出作者自己当年都未必想得到的答案。因为这些教科书的机械解读,鲁迅的形象被不断异化,“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才会成为广为流传的段子。”
其实,鲁迅的形象绝非几篇课文能体现。以2013年重新修订的《鲁迅全集》来看,鲁迅著作有小说、杂文、学术著作共计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共18卷,总字数约700万字。这还不算鲁迅早年用其他笔名,星散在一些报刊上有待学者统筹整理的文字。有学者认为鲁迅全部的作品大约有1000万字之多。相对这么大规模的著作,入选教材的几篇课文显然是太单薄,并不能撑起鲁迅立体的形象,加上刻板的应试教育,就难免让鲁迅的形象无趣、片面。
在革命、批判等严肃的标签之外,鲁迅还是一个有趣、幽默甚至孩子气的学者。对于学术界来说,认识到这一点不是问题,但教科书里对鲁迅丰富立体生动的形象,却鲜有介绍。
在萧红所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她是这样写鲁迅的:“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这样的鲁迅绝对不是整日在书房里“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的只会忧国忧民的文学家形象。
通信集《两地书》是鲁迅与爱人许广平之间的通信,因为其私密性,更能显示出鲁迅的真我。在两人的通信中,鲁迅不时露出有趣、外向和诙谐、叛逆的一面。在调侃关系不错的孙伏园酒后上船大吐时,鲁迅说他“晕船活该”,类似关系好的大学舍友打嘴仗。一次偶然受了小伤,鲁迅只能在屋里的盆里小便,因白天倒尿盆不方便,他就“看夜半无人时,即从窗口泼下去”。这些活泼到有些过分的形象,与教科书里那个深沉、愤怒的形象,有很大差别。只有不同的侧面拼接在一起,才能够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真实的鲁迅。
翻译家鲁迅,比当下大多数知识分子还要与国际接轨
虽然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和胡适一样倡导了全新的白话文写作,但是教科书中却对鲁迅本人的学识介绍不多。以至于大家都知道胡适是知名学者,却不知道鲁迅在文学创作之外的成就。实际上,在文学家之外,鲁迅还是出色的学者和不俗的翻译家。
根据某自媒体公布的“鲁迅文学大数据”显示,近年来鲁迅最受关注的作品竟然是《中国小说史略》,这本书被誉为中国小说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第一本中国小说通史。在鲁迅之前,并没有一个中国学者以小说题材作为主线,整体性研究其发展进程。并且,中国历代的正史编者们,向来鄙视小说,特别拒绝著录任何明清章回小说,很难设想他们再去专门编写什么小说史。而鲁迅作为学者,这种眼光难能可贵。
除此之外,鲁迅的翻译家地位也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除日语外,鲁迅还熟练掌握德语,兼有俄语译著传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先生就曾经表示:“只有和鲁迅译介的那些域外的文学和理论文字接触,我们才能明白他写作的一种底色,对他的知识结构与思想来源也可以领略一二。可惜长期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出版界,都漠视了此点。”
鲁迅的译著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