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数学新闻
法治周末记者 邬 蕾
在最近的一次国际标准化测试中,中国学生在所有的学术分类科目中名列前茅。在有34个国家学生参与的数学竞赛中,美国15岁的参赛学生们名列第25位,在科学和阅读科目中,也只名列中游。
弥漫在美国的数学教育焦虑
“我不喜欢数学”、“数学不是我的强项”……这是经常从美国成年人那里听到的口头语。这也让美国政府开始决定数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了。
近年来,美国社会弥漫着一种对本国数学教育的焦虑,这种焦虑可以追溯到美国学生在各种国际测试中表现不佳以及前总统布什的“NoChildLeftBehind”法案要求学校2014年前通过标准化数学测试,不能达标的学校将面临关停以及校长老师被解雇的危险。
不久前,《纽约时报》刊登文章讨论如何才能拯救美国的数学教育问题。该文的两位作者认为统一的标准化数学测试不能解决问题。他们也不赞成在高中设置代数、几何、微积分等课程,“有多少成年人需要解一元二次方程呢?有多少人需要理解复数?”他们认为当前的数学教育应该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实际,例如抵押贷款如何定价,计算机如何编程和医疗试验的统计结果如何被理解。他们更主张给“纯数学”赋予一种量化语言(quantitativeliteracy),帮助学生建立日常生活中问题和数学公式的联系。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表明美国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当今数学教育的不足,并且在不停地作出新的反思。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美国的数学基础教育确实出现了问题。可以说,美国成年人对数学如此低的自信都是由于自幼缺乏基础训练造成的。
美国数学教育的松散确是不争的事实。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教程使得每个学校各自为政,很多学校过早地介绍一些在中国高年级才会出现的内容。比如分数在二年级就出现,但是涉及并不深以至许多学生并不真正理解。而有些应该在低年级就掌握的,比如两位数加减法,反而因为训练不够,到了四五年级还在重复。而中国的数学教育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扎实掌握。
在美国数学基础教育中,两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师资水平问题,大部分的美国小学不设专门的数学老师,而且老师都缺乏基本培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练习不够。现在美国学校用的教科书和习题都比较结合实际,比中国的同类教材要丰富生动得多,但是问题在于让学生练习的机会太少了。
数理模型专业的留美博士张赫看到了美国数学教育的这种焦虑和存在的问题。他从小在中国接受中国式的数学教育,觉得中国数学教育中最基本的方法:练习———挑战———再练习,对解决美国数学教育问题有很大帮助。
2006年,张赫在结束了美国的学习之后,与几个朋友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注册开办了PingMax公司。“北京数学”是他们的第一个产品,于今年推出。
张赫介绍说,这个网站大致框架就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只是将教材中零散的内容做了整合,将各种题型尽量表达得有趣、有故事性,使小孩子能够在兴趣中学习。
“我们几个都是有子女的人,而且孩子恰都上小学。”张赫和几个合伙人自身都是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出身的,孩子现在又在美国接受基础教育,这使得他们强烈感受到了中美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差别:美国的教育环境相对宽松,孩子课余没什么作业负担;中国则是对孩子进行大量严格训练的教育模式。
“美国对孩子要求太宽松了,我们也不赞成中国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但是若将中国严厉的教育应用到美国教育上,给孩子多点约束和练习,那孩子以后很容易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张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于是,他们四个人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教材改编成了“北京数学”的网络课程内容,供美国小学生学习、练习。
“在华侨中的回馈还不错,产品使用的具体数字不便透露。也有美国本土的孩子和家长对这个产品感兴趣。”张赫自信地说,“追随奥巴马的美国教育部部长邓肯也对这个产品给予了关注,我们还在申请政府的资金支持。”
据一家海外媒体报道,“北京数学”在美国学校引起了很不错的反响,仅在新泽西州的一家代理“北京数学”学校市场的公司,就已经收到了将近20所学校的购买意愿。张赫认为,“北京数学”给那些想以“ChineseWay”学数学的老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选择,也许这股“中国风”得益于AmyChua(虎妈)的畅销书“BattleHymnoftheTigerMother”(《虎妈战歌》)。
在“北京数学”诞生之前,已经有一家新加坡的数学教育机构在美国存在。张赫说,新加坡和中国的数学教育如出一辙,就是重视大量的训练。
数学教育:美国“急”中国“疯”
数学专业出身的张赫对数学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其他任何学科以及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安排和规划都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当然我们都反对奥数,中国孩子那么磨练自己,完全没必要,但我们必须学好基础数学。”张赫说。
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