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构造地质实习
野外实习指导讲义
——以杭州西湖西南山区为例
杭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王少华编
2003年9月
一、杭州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
杭州西湖西南的低山丘陵大部分是天目山山脉的余脉部分,高度低坡度缓。山顶圆,山谷相间。这些山岭根据岩性的差别和剥蚀程序的不同,又可分为三个地形圈(见图1)。外圈的山有北高峰、天马山、天竺山、五云山等,主要由砂岩构成,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风化侵蚀。所以山峦高峻挺拔,其中天竺山海拔412.5米是西湖边上最高的山峰。外圈群山的山间溪谷纵横、山水清冽,是杭州最好的泉水分布地带。内圈的山有飞来峰、南高峰、玉皇山、凤凰山等,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山势较低,高约200米左右。山体石骨嶙峋、洞穴横生,著名的喀斯特洞穴有玉乳洞、水乐洞、紫来洞等。西湖的孤山、葛岭和宝石山,由火山熔接凝灰岩组成,高度更低。这些山体由于构造裂隙和长期风化作用,形态奇特,表现为巨石迭峙悬崖陡壁。
山区周围的平原系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南缘部分,地势平坦,海拔仅2—10米。平原水网密布,是江南典型的“鱼米之乡”。
此外,在西湖西岸、钱塘江北岸、古荡,留下一带山麓,还广泛分布着洪积扇台地地形。这些台地海拔大部分在百米以下,坡度平缓,许多地方已辟为茶园和果园等。
杭州的年平均气温为16.2℃。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为-10.5℃(出现于1916年1月24日)。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为42.1℃(出现于1930年8月10日)。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13.6毫米,历年最高年降水量为2356.1毫米(1954年)。
西湖群山高度
山峰名称 海拨(米) 山峰名称 海拨(米) 北高峰
灵 峰
老和山
飞来峰
天竺山
棋盘山
天马山
月桂山
五云山
南高峰
五老峰
丁家山 314.0
163.0
156.0
167.0
412.5
243.0
275.0
186.9
344.7
257.2
137.0
49.0 虎跑山
青龙山
玉皇山
将台山
凤凰山
九华山
紫阳山
九耀山
南屏山
夕照山
葛 岭
宝石山 136.0
106.0
239.0
202.6
178.0
116.0
98.0
198.0
101.0
48.0
125.4
73.0
二、地 层
以钱塘江、杭微公路为南北界,杭州城区、留泗公路(留下至转塘)为东西界,则本区出露岩层最古老的是上奥陶文昌组的砂岩和砂质泥岩,直至第四纪地层都有出露。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
奥陶系(O)本区仅见于上统分布于西南角,近公路边。
上统文昌组(O3W) 岩性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含粉砂、细砂条带泥岩,夹石英岩屑粉——细砂岩。含腕足类化石。为深海、浅海相沉积环境。厚度大于456米。
志留系(S)
下统分二组。
安吉组(S1a) 分布于本区西南,岩性为灰绿、紫色石英岩屑细砂岩,上部类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度303米。
大白地组(Sld) 分布于大清里沟两侧。岩性上、下部以石英岩屑、岩屑石英砂英为主;中部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石英岩屑砂岩,产轭螺贝等化石,厚度749-842米。
中上统康山群(S2-3kn) 呈北东走向分布于本区南北两侧。上、下部为岩屑石英细砂岩、石英岩屑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中部以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与岩屑粉细砂岩成韵律层,为海滨、浅海相沉积环境。厚度423-471米。
泥盆系(D)
下中统唐家坞群(D1-2tn) 分布于六和塔等地。中下部为浅黄、黄绿色夹浅紫色厚层至块状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夹少许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石英岩屑砂岩之韵律层。上部为紫红色中至厚层岩屑石英不等粒砂岩。厚度682-805米。
上统西湖组(D3x) 分布于虎跑山、白塔山等地。为一套白色薄至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及含砾石英砂岩,顶部尚夹有少量含云母石英细砂岩、绢云母泥质粉砂岩。以含乳白色脉石英砾为特色。厚度232-280米。
石炭系(C)
下统分两组,为陆相——滨海相砂泥(页)岩沉积。
珠藏坞组(C1z) 分布不集中。其下部为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石英细砂岩互相构成韵律层,上部为石英不等粒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厚度65-96米。
叶家塘组(Cly) 分布于四眼井、青龙山等地。主要为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和黑色含粉砂质页岩以及杂色粉砂质泥岩组成。厚76-110米。
中统黄龙组(C2h) 分布于四眼井、翁家山等地。假整合于叶家塘组含砾石英砂岩之上;其岩性底部为灰至紫灰色白云岩或砂质白云岩。下部为生物灰岩,含白色燧石条带、及团块;中上部具缝合线构造。广蜓类化石。整套岩性较为稳定,以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结晶灰岩为主。厚180米。
上统船山组(C3C) 分布于吴山、飞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