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的独特魅力.doc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的独特魅力.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的独特魅力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在旅游中独特的魅力 闵亚妮 摘要:在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基础上,具体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起源及发展、旅游价值等方面分析旅游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关系,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旅游客体组成之一,在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面加强古典园林文化建设,具有非凡意义。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内涵,旅游, 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又称中国古代园林或中国传统园林,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得到发展,在继承传统即连续性基础上有所创新和丰富。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形式——中国山水园是中华民族所特有和独创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世界造园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园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由思想而指引人的活动,进而产生空间构造。 (一)儒家的影响 儒家以积极的人世态度,关心社会及个人道德修养,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等级秩序。刘庭风教授认为在中国园林中的儒家思想主要表现为:君臣民的礼制观与皇家园林中心和轴线思想的一致,以及私家园林中诗情画意的表达。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观念,加之儒家的“仁爱”等观念,使人们对自然情有独钟,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花木呵护与培育,有所谓“园,所以种树木也”之说。 (二)道教的影响 老庄思想主张无为,应顺从自然,追求万物和谐。在私家园林及道观园林的建造中,表现为祟尚自然、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所谓:袖里乾坤,壶中日月。凿池堆山.移花植草均因地制宜,得景随形 (三)佛教的影响 佛教则劝人向善也就是人与宇宙合一的精神,寺观园林则是通过宗教建筑、仪式和部分的园景来表达宗教园林意义的。禅宗以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对一些花木,有出于宗教意义的偏爱,如菩提树、莲花等。 (四)风水说的影响 风水说源于易学的阴阳学说,其核心就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认为建筑周围山上林木茂盛为吉,并种“风水林”以聚气。古人对庭园等的周边环境的重视远重于建筑物本身,风水说的总原则是为了舒适,借以保证建筑环境的清洁和宁静口]。还有许多规定,如大门前不种大树(阻挡阳光,出入不便,且易招雷击等)。“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等,看似无稽之谈,实则多为植物生长特性总结。不过,风水说大多具有封建迷信糟粕的一面,如有人以传说杜鹃鸟啼血而认为杜鹃花不吉利,雨打芭蕉声凄怆而认为多种招祟等,唯心地对花木加以好恶。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园林”这个词,最早见于北魏(386—534)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司农张伦等五宅……唯伦最为豪侈,……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但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仍是园林史界关注的焦点。园林建筑的出现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和文化艺术水平之上,最初为帝王诸侯享乐而修建的。园林是随着时代、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美学思想等变化而演变的历史过程。多数人认为,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的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初学记》定义为“养禽兽曰囿”,说明囿的作用主要是放牧百兽,以供狩猎游乐。在园、圃、囿三种形式中,囿具备了园林活动的内容。可以说,囿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最初形式。 (一)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艺术比较发达,表现在建筑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如宫室建筑下有台基,梁柱上面有装饰,墙壁上有壁画,砖瓦的表面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和浮雕图画。据记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活动用人工池沼,构置园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上古朴素的囿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秦汉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则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秦统一中国后,在都城咸阳大建宫室,并于渭水之阳作上林苑。汉武帝时又在秦上林苑基础上更为增广,使之纵横150余公里,形成苑中苑、苑中离宫别馆。上林苑是在一个广大地域内包罗着多种多样生活内容,内涵更为丰富的多功能大型皇家园林群体的集合。从上林苑的内容与形式看,基本是继承了古代囿的传统发展而来的,同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丰富了游憩生活内容。古代的囿,虽然已经初具园林艺术的某些特征,但它基本上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一般只是稍加人工的成分,造园的意境与构思还是极为初级的。而秦汉的宫苑是在圈定的一个广大地区中的囿和宫室的综合体。无论从内容、形式、构思立意,以及造园手法、技术、材料等各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应该说是真正具有了我国园林艺术的性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