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之四、窝藏、包庇罪.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六章 妨害社会 管理秩序罪 第三节 妨害司法罪 (一)客体特征 窝藏、包庇罪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常活动,主要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追诉和刑罚执行活动。 窝藏、包庇罪的对象,是犯罪分子,包括判决前的犯罪分子和判决后的犯罪分子。 判决前的犯罪分子包括:犯罪后尚未被发现的犯罪分子;已被司法机关发现是犯罪分子但司法机关尚未决定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虽已决定但尚未执行强制措施的犯罪分子;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分子; 判决后的犯罪分子包括:判处刑罚但尚未开始执行的犯罪分子;正在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 (二)客观特征 窝藏、包庇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实施了窝藏、包庇犯罪人的行为。 所谓窝藏,是指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或者向其提供钱物,帮助其逃匿他处。 所谓包庇,是指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为犯罪分子掩盖罪行。 尽管窝藏、包庇的具体手段多种多样,但实质都是一样的,即为犯罪分子提供条件,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 此外,刑法修订后,专门增设了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罪,因此,为了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制裁而毁灭或者伪造证据的行为,不宜再以包庇罪定罪处罚。 (三)主体特征 窝藏、包庇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四)主观特征 窝藏、包庇罪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予以窝藏、包庇。 如果一开始不知是犯罪分子而予以收留、资助等,但发现其为犯罪分子或者很可能是犯罪分子后,仍继续对其实施帮助行为的,也成立本罪。如果确实不知是犯罪分子,而为其提供了住所,或者因不明真相而为其出具了不真实的证明等,均不构成犯罪。 另外,刑法第362条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以窝藏、包庇罪定罪处罚。 二、窝藏、包庇罪的司法认定 (一)窝藏、包庇罪与非罪的界限 认定本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窝藏、包庇罪是故意犯罪,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予以窝藏、包庇。本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2.单纯的知情不举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 所谓单纯的知情不举行为,是指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既未予以检举告发,也未给予任何积极的帮助。一般仅属于道德和思想觉悟的问题,不构成犯罪。但刑法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例如,刑法第311条规定,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以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定罪处罚。 (二)窝藏、包庇罪与其他罪的界限 1.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故意犯罪,主观上存在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罪行、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的行为。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犯罪主体不同。窝藏、包庇罪是一般主体,伪证罪是特殊主体,限于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第二,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不同。构成窝藏、包庇罪的犯罪行为可以发生在犯罪分子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也可以发生在侦查、起诉、审判甚至刑罚执行期间,构成伪证罪的犯罪行为仅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即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 第三,犯罪对象不同。作为窝藏、包庇罪对象的犯罪分子,既可以是犯罪后尚未被羁押或归案、畏罪潜逃的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是已被羁押而逃跑出来的未决犯和已决犯;伪证罪的对象一般是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为未决犯。第四,客观方面的行为不同。窝藏、包庇罪表现为为犯罪分子提供隐匿处所,资助钱物,帮助其隐藏、逃匿,或者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罪行,使其逃避制裁;伪证罪表现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与案件有重大关系的情节,提供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帮犯罪分子隐匿罪证。 2.窝藏、包庇罪与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的界限 构成窝藏、包庇罪的犯罪故意、犯罪行为应当在被窝藏、包庇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后。但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却不同。 所谓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是指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在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对其予以窝藏、包庇。这种情况和刑法总则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客观要件是一致的,窝藏、包庇人与其他犯罪分子只是在共同犯罪中分工不同而已。 刑法第310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犯窝藏、包庇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