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几类主要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ppt

第六章几类主要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几类主要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六章几类主要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乳与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其他食品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第一节 肉与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测 1、肉的腐败变质及对人体的影响 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久存,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就会发生质量变化,最后引起腐败。 肉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微生物作用引起变化的结果。 肉的腐败过程使蛋白质分解成蛋白胨、多肽、氨基酸,进一步再分解成氨、硫化氢、酚、吲哚、粪臭素、胺及二氧化碳等,这些腐败产物具有浓厚的臭味,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畜禽肉感官鉴别要点有哪些? 对畜禽肉进行感官鉴别时,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首先是眼看其外观、色泽,特别应注意肉的表面和切口处的颜色与光泽,有无色泽灰暗,是否存在淤血、水肿、囊肿和污染等情况。其次是嗅肉品的气味,不仅要了解肉表面上的气味,还应感知其切开时和试煮后的气味,注意是否有腥臭味。最后用手指按压,触摸以感知其弹性和粘度,结合脂肪以及试煮后肉汤的情况,才能对肉进行综合性的感官评价和鉴别。 3、鉴别健康畜肉和病死畜肉 (1)色泽鉴别 健康畜肉——肌肉色泽鲜红,脂肪洁白(牛肉为黄色),具有光泽。 病死畜肉——肌肉色泽暗红或带有血迹,脂肪呈桃红色。 (2)组织状态鉴别 健康畜肉——肌肉坚实,不易撕开,用手指按压后可立即复原。 病死畜肉一——肌肉松软,肌纤维易撕开,肌肉弹性差。 (3)血管状况鉴别 健康畜肉——全身血管中无凝结的血液,胸腹腔内无淤血,浆膜光亮。 病死畜肉——全身血管充满了凝结的血液,尤其是毛细血管中更为明显,胸腹腔呈暗红色、无光泽。 一 鲜肉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一)、鲜肉中微生物的来源 1、 宰前微生物的污染 2、屠宰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 (二)、鲜肉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 鲜肉中的微生物来源广泛,种类甚多,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可分为致病性微生物、致腐性微生物及食物中毒性微生物三大类群。 1、致腐性微生物 (1)、细菌: 是造成鲜肉腐败的主要微生物,常见的致腐性细菌主要包括: 革兰氏阳性、产芽胞需氧菌:如蜡样芽胞杆、小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细菌:如阴沟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奇异变性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假单胞菌等; 球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如凝聚性细球菌、嗜冷细球菌、淡黄绥茸菌、金黄八联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等; 厌氧性细菌:如腐败梭状芽胞杆菌、 双酶梭状芽胞杆菌、溶组织梭状芽胞杆菌、产芽胞梭状芽胞杆菌等。 (2)、真菌: 真菌在鲜肉肉中不仅没有细菌数量多,而且分解蛋白质的能力也较细菌弱,生长较慢,在鲜肉变质中起一定作用。经常可从肉上分离到的真菌有:交链霉、麴霉、青霉、枝孢霉、毛霉,芽孢发霉,而以毛霉及青霉为最多。 2、致病性微生物 主要见于细菌和病毒等。 (1)、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鼻疽杆菌、土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猪丹毒杆菌等。 常见的病毒有口蹄疫病毒、狂犬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等。 (2)只感染畜禽的病原微生物 污染肉品的这些病原微生物种类甚多,在畜禽传染病的传播及流行方面有一定意义: 常见的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坏死杆菌、猪瘟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毒、鸭瘟病毒等。 3、中毒性微生物 1)、常见的致病性细菌 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2)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变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等。 3)有的细菌可在肉品中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或产生耐热的肠毒素,也有的细菌在随食品大量进入消化道过程中,能迅速形成芽胞,同时释放肠毒素,如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梭菌,魏氏梭菌等。 4)常见的致食物中毒性微生物 链球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 5)一些真菌 在肉中繁殖后产生毒素,可引起各种毒素中毒,常见的真菌有麦角菌、赤霉、黄曲霉、黄绿青霉、毛青霉,冰岛青霉等。 (四)、鲜肉中微生物的检验 A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1、一般检验法: 1)屠宰后的畜肉,可于开膛后,用无菌刀采取两腿内侧肌肉100g(或采取背最长肌); 2)冷藏或售卖的生肉,可用无菌刀采取腿肉或其它肌肉100g,也可采取可疑的淋巴结或病变组织。 检样采取后放入无菌容器,立即送检。最好不超过4小时。送样时应注意冷藏。 先将,样品放入沸水中,烫3-5分钟,进行表面灭菌,以无菌手续从各样品中间部取25g,再用无菌剪刀剪碎后,加入灭菌砂少许,进行研磨,加入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后制成1:10稀释液。 2、表面检查法 取50cm2消毒滤纸以无菌刀将滤纸贴于被检肉的表面,持续1分钟,取下后投入装有100ml无菌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