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盐铁论中的儒法之争
2012年秋 《中国社会思想史》 第十三讲 从《盐铁论》到王莽改制——“儒”“法”融合中的斗争 孙 藜 本讲掌握要点 盐铁之争发生的背景和实质 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各自的论述 政策之争背后的儒法异同 王莽改制中的儒法思想 理解:通过盐铁政策之争,王莽的改制 把握儒法两家治国理念上的交锋与碰撞; 进而更深入地理解“表儒里法”的传统政治思想。 1。理解“盐铁论”的导引 熊比特指出:“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就是它的意识形态。”同样我们说,财政收入也可作如是观。 如何从2000多年前“盐铁论”经济政策之争,看出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并不容易,需要我们运用一种“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想象力” 。 联系现实:你可以想到什么? 例如: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改革背后的财政问题。 想象:何为“盐”与“铁”? 请想一想我们如此熟悉不过的事物, “盐”“铁”是什么? 盐铁之“外”还有什么? 为何两千年前会围绕“盐”“铁”发生重大争论? “卤中草木白, 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 煮盐烟在川。” ——唐 杜甫 《盐井》诗 “盐”与“铁”:理解背后的社会关系 “盐”是无人不吃的——生活资料; “铁”亦不论男女人人要用:针、釜、耒耜——生产工具 用今天的话来说:“盐铁”是极为重要的基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资料;涉及到人自身和社会的再生产 从何而来?——小农生产下无法由家庭自给; 于是盐铁背后体现着的社会关系就是:农业之外的工商 于是在政策层面,就涉及到政府与盐铁业及工商群体的关系问题,从生产到流通。 何谓“盐铁”政策 盐铁、平准与均输:汉武帝时期三种重要的经济政策: 盐铁: 官方专营、专卖;国家垄断生产与销售盐铁的权利; 均输法:中央政府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调节各地运往首都的物资,以保证军需供给,仓库积储等。 平准法:由中央政府在首都长安设置平准官,按照价格波动,收购或抛售货物,调解供需,控制市场; “盐铁”经济背后的政治 盐铁、平准、均输,这是桑弘羊整理和改革财政经济的三个支柱。在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对外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开支急剧增加。 实际上涉及中央集权的经济支撑问题。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财政、货币及调控问题。 “盐铁”之争与“治国之本”——经济政策背后的儒法思想 最简洁地总结,盐铁之争的实质: 工商业的经营权(官/民营);以及相应的税收问题 回顾与理解:儒法治国理念的差异—— 儒家:为民制产;顺民、安民、养民和教民; 法家:耕战立国;富国强兵; 在重农抑商上,二者或许没有太大的差异;但相似主张背后表现出实质不同:法家通过官营抑商;儒家通过教化抑商。 2、“盐铁会议”的基本背景 汉昭帝(前86年—前74年); 盐铁之争发生在昭帝始元六年二月(前81年); 武帝晚年悔意;“悔征伐之事” 霍光秉政: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是, 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稍复文、景之业焉。P.138 (60年后)宣帝时,公羊学者桓宽站在儒家立场,写成 《盐铁论》,记录此次争论的要点。 所谓“罪己诏” “弃轮台之地 ,而下哀痛之诏”。他“深陈既往之悔” , 不忍心再“扰劳天下” , 决心— “禁苛暴 , 止擅赋 , 力本农”。 “由是不复出军。而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 , 以明休息 , 思富养民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轮台罪己诏》。 辩争双方: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 “贤良”“文学”: 教材所谓民意代表;——“贤良”“方正” 汉代察举取士的科目; p.138 “贤良”为汉帝诸陵园所在县推举“极言直谏之士”; “文学”为郡国地方治经术的儒家学者; 御史大夫:以桑弘羊为代表者:盐铁政策的制定者; 注意:我们曾多次讲过的,思想者的身份与其立场的关系。是否在政治权力中枢。 辩争出发点:文教与武功 文学:儒家法先王,修德行、行仁政、达王道 否定汉武帝的武功;“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 桑弘羊:法家法后王,耕战立国、行霸道 立帝号,朝四夷,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 回顾:周文王、周武王;“文治武功”的意义;——刘邦与陆贾的对话 “本末”之争:农本与工商 桑弘羊:论盐铁官营的功用:军事与民用 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工:官府负责农用器械之制造; 商:国家主持货物的转运、交易; 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p.139 类似后来的国家资本主义;“不加赋而国用足”(理财手段)——教材p.141 赋税:“国用”之所从出 税、赋等字样,在后世看起来,意义无甚区别,古代则不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