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者应用中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長者應用中藥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崔紹漢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臨床生化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博士 亞洲抗衰老協會會長 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客座教授 長者的生理和病理特點 1.1 長者定義 1.2 生理特點 1.3 病理特點 長者服用中藥的原則 2.1 中藥治療 2.2 中藥養生 服用中藥應注意的事項 3.1 煎煮中藥常識 3.2 進服中藥常識 3.3 服藥後自我監測 從中西醫角度了解長者的生理和病理特點 1.1 長者定義 中華學會老年醫學學會:45 ~ 59 老年前期 60 ~ 89 老年期 90 老壽期 國際慣例:46 ~ 65 漸老期 65 衰老期 聯合國: 65 老齡化社會的年齡參考標準 1.2 生理特點 小兒:稚陰稚陽之體 長者:殘陰殘陽之身 殘陰、殘陽,就是老年人的基本生理特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 五臟日虛 (2) 易感外邪 (3) 易傷七情 (4) 易生積滯 五臟日虛 《靈樞?天年》 “四十歲,五脏六腑十二經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 始疏,榮華頹落,髮頗斑白,平盛不揺,故好坐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叶始薄,膽汁始減,目 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優悲,血氣懈惰 ,故好卧,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 肺氣衰,魄離,故言善濕,九十歲,腎氣焦,四 脏經脉空虛;百歲,五脏皆虛,神氣皆去,形骸 獨居而終矣”。 1.3 病理特點 老年病的根本病理是“以虛為本”,而基本的病理特點有四個方面: (1) 虛中夾實 (2) 多痰多瘀 (3) 易傳易變 (4) 陰陽易竭 2. 長者服用中藥的原則 2.1 中藥治療 (1) 防傳為先 強調既病防變 《金匱要略》指示既病防變即“治未病”,包括: 1/. 早治已病之經 2/. 兼治未病之臟即先安未受邪之地 “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 (2) 兼補為規 “虛”是影嚮老年病發展和轉歸的關鍵所在, 治療時必須時時注意扶正補虛,即所謂攻 補兼施,扶正托邪。須注意: 1/. 攻補有度 2/. 攻補有時 3/. 補宜避峻就緩 (3) 注重流通血脈 長者氣血涩滯,多瘀為患,中醫認為“血貴流 通”,故治療時注重疏通血脉。 (4) 強調健脾補腎 長者脾胃虛弱,腎氣早衰,患病之後,往往因脾 運不健,腎精不繼,容易出現氣血不足,陰陽兩 虛,營衛失調,寒熱不均等諸虛證候。治療這類 病證,補陽則損陰,滋陰又礙陽,衹有健脾補腎 才是根本大法。 (5) 藥宜精專平和 多種藥物長期合用,味多而力散,不僅不能愈病, 反會損傷脾胃。故長者的合理用藥,藥味宜少而 力專,藥性宜平而量少。 (6) 採用綜合治療 因為治療藥物大多性偏力專,久用會做成陰陽失 調,或在驅邪的同時損傷正氣,故治療老年病不 能單獨依賴傳統內服藥物的方法,應採取綜合治 療技術,包括食療、心治、針灸、推拿以及各種 外治療法,並須注意起居,勞逸有度及生活調攝 等。 食療 -《養老奉親書》:“老年人皆厭于藥而喜于食” -《老老余編》:“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 食治未愈,然後命藥” -《老老恒言》:“不服藥為中醫” 2. 長者服用中藥的原則 2.2 中藥養生 不盲目進補 - 服用補藥應有針對性 - 清?程國彭:「補之為義,大矣哉;然有 當補不補誤人者,有不當補而補誤人者, 亦有當補而不分氣血,不辨寒熱,不識開 合,不知緩急,不分五臟,不明根本,不 深求調攝之方以誤人者,是不可不講也。」 補勿過偏 進補的目的在於調和陰陽,宜恰到好處,不 可過偏。 辨證進補 - 要分臟腑、氣血、陰陽、寒熱、虛實,辨 證施補 - 應根據四季陰陽盛衰消長的變化採取不同 的方法 《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盛者宜瀉 - 清?徐靈胎「能長年者,必有獨盛之處, 陽獨盛者,當補其陰」。「而陽之太盛者, 不獨當補陰,並宜清火以保其陰」。 - 瀉實之法也是抗衰延年的一個重要原則 瀉不傷正 - 汗毋大泄,清毋過寒,下毋峻猛 用藥宜緩 - 用藥宜緩圖其功,要有一個漸變過程,不 宜急於求成。 3. 服用中藥應注意的事項 3.1 煎煮中藥常識 煎中藥用具最好選用瓦、砂煲,忌用銅、鐵器皿,不锈鋼、康寧煲亦可用,但“易潔鍋”則不宜 。 煎藥前先用清水沖洗藥材(種仁類藥物、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