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很现代的叶圣陶.doc
很现代的叶圣陶
做了逾40年的编辑,在年青人面前,往往自称为“老编辑”。这个“老”字,并不是指“资深”。“老”不一定是“资深”,“资深”不光指的是“经验”,也包含了学养、深度和厚度。
说起“资深的编辑”,前辈文人中,我首先想到的是叶圣陶(1894-1988)。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逾93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言谈,有条不紊,葆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的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所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还包括朋友给他捎去的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一个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其实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煦煦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还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见1079年《人民文学》)
其实在19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作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跟读者交心。”(《叶圣陶文集》)
叶圣陶的主张和言论是很现代的。
话得说回来,叶圣陶之所以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
叶圣陶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是言之有物、文情并茂,对中年读者来说,是耳熟能详的。
叶圣陶文笔练达,文章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的《皇帝的新衣》比之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更饶有现实意义。叶圣陶按着安徒生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下去,说是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明知被愚弄,还一意孤行,颁下法律,不准人们说他没穿衣服,他不但宣布要永远穿一套“新衣”,而且勒令“谁故意说坏话就是坏蛋,反叛,立刻逮来,杀!”并且说这是“最新的法律”。后来事情发展下去,皇帝不但滥杀无辜,就连他宠爱的妃子、大臣也不放过,只是为了所谓说“错话”,便要“正法”,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后来“老成的人”,觉得皇帝太过分了’大伙儿便联合向皇帝请愿,衷诚地提出如下的要求:
我们请求皇帝,给我们言论自由,给我们嘻笑自由,那些胆敢说皇帝、笑皇帝的,确是罪大恶极,该死,杀了一点儿也不冤枉。可是我们决不那样,我们只要言论自由,只要嘻笑自由。
你看这个皇帝怎样回答:“自由是你们的东西吗?你们要自由,就不要做我的人民;做我的人民,就得遵守我的法律。……”
这则童话,对现实是很大的反讽。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
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中《西江月?夜行黄沙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难能可贵的是,90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禅悦),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