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分析.docVIP

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分析.doc

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分析   摘 要:水的光学特性对光学成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水对光的吸收、散射作用可造成光在水介质传播中的衰减,本文就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为成像系统在水下的应用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光学特性;水下成像   水下光学成像技术是当前探索水下奥秘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生物学、地质学、港口工程等多个领域内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水本身的性质,其作为介质时的光学性质与空气有所不同,光线在水下传播时水体对光线的吸收和后向散射会造成很大的图像噪声,降低图像质量,加之传输距离有限,一般的成像系统在水中使用时像差会发生变化,色差和畸变明显增大,成像质量差,图像清晰度低,因此有必要对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为适用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成像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一、水的光学特性   光在水介质和空气介质中的传输有着较大的差异,介质的密度对光的吸收和散射有着很大的影响,空气的密度小因而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也相对较小,水的密度为空气的800多倍,对可见光有着严重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水对光波的散射和吸收可造成光在水中的衰减,即使是在最纯净的水中,水对光也有着严重的衰减,且是按指数规律迅速衰减,水介质对光的衰减特性通常是使用衰减长度表示。   (一)水对光的选择吸收特性   水对光的吸收在不同的光谱区域是不同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水对光谱中的紫外和红外部分表现出强烈的吸收,在可见光谱区段,吸收最大的分别是红色、黄色和淡绿光谱区域。纯净水和清的大洋水在光谱的蓝-绿区域透射比量大,其中波长为462-475nm的蓝光衰减最少。但在这个蓝-绿窗口,水的吸收也足以使光的强度每米衰减约百分之四。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得更多,几米之外几乎完全消失了。   (二)水对光的散射特性   如果水下仅存在对光能量的吸收,可以通过加大照明光源功率来提高水下成像距离,但水对光的散射现象随着照明的增强更趋严重,使水下成像更为困难。水中光散射是指光在水中传播时,受到介质微粒的作用,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方向。水中散射有两种,即纯水本身产生的散射和由悬浮粒子所引起的散射。散射方式主要有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比入射光波长小很多的无吸收粒子的散射遵从瑞利定律,散射粒子的大小接近于入射光的波长时,存在着一个比较复杂的共振状态,称为米氏散射。   二、水的光学特性对水下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   (一)水中光衰减对光学成像的影响   光在水中的衰减是在吸收和散射这两个不相关的物理过程作用下发生的,光子消失的过程称为吸收,被吸收的光子转化为热能从光束中被吸收,光子前进方向发生变化称为散射,除散射粒子外,水折射率的微小变化也可能引起光的散射,被散射的光子不同于被吸收的光子,其并未消失且有可能再次叠加入光束中,通常水对光的散射引起的光衰减多于水对光的吸收引起的光衰减,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水中光衰减有60%是由散射引起,40%为吸收引起,而在浑浊的水中,由于悬浮粒子的增加,水对光散射增强,由散射引起的光衰减还会增加。   (二)水中光的吸收特性对光学成像的影响   水分子是极化分子,在紫外和红外谱带上有着强烈的由电子激发的紫外共振和由分子激发的红外共振,因此对此区域吸收强烈,尤其是对红外的吸收十分强烈。水对光吸收宽带效应使得光在水中传播时虽然不存在光在空气传播中存在的“窗口”,但在蓝绿区域水对光的吸收达到最小值,习惯上将此区域认为是光在水中传播时的“窗口”。   光束在水中传播时,水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使得白光照射下,随着拍摄物体所处深度的增加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通常在水下1-2m内近距离拍摄时,物体的颜色基本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来,而超过2m后被拍摄物体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一般在水下6m时红色就会基本消失,在水下20m时黄色会消失,同时红色会变成黑色,在30m时物体基本完全变成蓝色或者蓝绿色。   (三)水中光的散射特性对光学成像的影响   水对光的散射可对成像距离增加困难,使图像对比度下降,随着成像距离的增大,水下成像的画面反差随之降低,细节画面也会随距离增加而更模糊。   水对光的散射系数与散射粒子的大小相关,水中散射粒子的大小分布是不一致的,水分子、可溶性物质、悬浮的无机颗粒、微生物等可对光产生散射作用的粒子大小从零点几纳米到几毫米不等,对于水分子来说,其对光的散射遵循瑞利散射规律,即是散射光强B与入射波长λ的四次方成反比。   在波长为480nm时,水分子引起的瑞利散射衰减系数约为0.004m-1,而纯净的蒸馏水光束的有效衰竭系数约为0.037m-1,可知水分子的瑞利散射衰减只是水中光衰减中的一小部分。   水中对光束可产生散射作用的散射粒子直径与入射光波长接近时,散射粒子对光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