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矛盾思维”教案
(老师:你好!红色部分为修改后的内容)
作文三步法
——“矛盾思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 作文三步法 中的学过的关于思维的知识,认识并掌握作文过程中的矛盾思维。
2、能力目标:能用矛盾思维构思作文情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写作文的情趣。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什么是关系思维,大家用自己的话叙述后举几个例子吧。
二、引入
你们觉得刚才的例子怎样?想不想让你们的作文水平有质的提升,那就跟我一起进入另外一个好课题的学习吧?
三.知识讲解
(一)理论训练
1、教师讲述《应聘》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引导学生找出故事感人的原因:有跌宕起伏的波澜,强烈刺激的反差,从而引入课题:要使我们的作文富于磁性,那就得设置好文中的矛盾关系,那么作文中的矛盾与生活中谈的矛盾有什么不同呢?
A、提出作品中的两组反差:应试——却不答卷,没答卷——却被聘。
B、喊一位又瘦又矮的学生到讲台上,跟老师站在一起,让同学们观察后,找出不同:高、矮、胖、瘦伟岸高直,瘦弱无力等等等等。
结论:作文中的“矛盾”就是两个或几个人、物、事之间的不同或反差。
(二)操作训练
1、图形直观课 出示
要求学生找出其构成的不同,即矛盾。
2、A、学生回顾《我的叔叔于勒》找出两组反差,老师引导总结。
B、学生读《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
a.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无底下,远近横看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胯下逃走了。回答问题:
一段是二十年前的故乡的描写,一段是二十年后的故乡的描写,它们之间有何不同?反差在哪里?
原因何在?
不同:一个是充满生机的故乡
一个萧条冷落的故乡
反差:二十年后的故乡反不如二十年前的故乡
原因:与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有关 ,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有关 。
从而引出一系列的人,事、物——得出故事
结论:追因逐果得故事
3、分组训练
以“龟兔的第二次赛跑”为题
一组找原因 一组找结果
(强调有多因多果) ,进一步认识矛盾关系及故事的形成
4.讨论:矛盾的单因单果与多因多果给文章的影响体现在哪里。
(三)成形训练
1、以“龟兔的第二次赛跑”为题,运用矛盾关系写一段话(老师点评)
2、读写“润物细无声”
下课钟响后,李明在我身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就跑了,我一时拿他无奈。哎!机会来了,他不正要上楼吗?于是,我就在二楼等候着他,当他正要上楼时我便将满满的一口口水向他吐去——不好!吐到老师身上了
课后小结:
1、作文中的“矛盾”就是两个或几个人物、事之间的不同或反差。
2、追因逐果得故事(很多事物就是多因多果的,要根据自己作文的需要来考虑)。
板书设计
原因 矛盾 结果
不同反差
故事
课后反思:
1、学生对作文中的矛盾跟生活中的矛盾有了对照认识。
2、学生对多因多果分析不够,运用上就会得心应手,需强化训练。
校本研修过程
序号 研修活动 所在学校教研组老师的意见 你的反思与改进 1 教学设计方案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得到意见和改进内容 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吸收快。但是平时训练少。 多训练 2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出现的偏离教学结果等教学问题,有哪些反思和改进建议? 未好好体现,总是教师在自导自演。我的想法以后多让学生进入情境。 多让学生进入情境。 3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哪些非预见的生成性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和处理的?更好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学生的回答跟老师预设的相反。如果问题难以一下子解决,就在鼓励学生后于课后解决。 多学习,多想方法。 4 在教学实践后对教学设计需要做哪些调整和修改?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整和修改? 不要严格的按照三维目标顺序备课,也就是说,不要首先是知识与能力‘再是过程与方法,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突出它的整体性,连贯性。不像这样那我们就是没有坚守语文学科阵地。 1、要突出它的整体性,连贯性。
2、坚守语文学科阵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