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化生物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上好探究课是广大使用新教材的教师所思考的问题。在此,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育情景; 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例如,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中,上课伊始,“我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孩提时代问爸爸妈妈的一句话;人类从哪里来?尽管历史悠远,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正在为此勾画出日益清晰的轮廓”。几句话,将学生引入对人类的起源探究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当讲到有关古人类在劳动中产生语言这部分内容时,我再请一组同学上来,再在纸上写上一句话,然后给一个同学看,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以此类推。由最后一位同学用语言表达出意思来。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体会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把一节电池浸入水中,然后把一株健壮植物幼苗插入盛有电池浸出液的瓶中,观察到植物的根系逐渐变黑,不久植株逐渐萎蔫直至死亡。把浸出液喂给小兔子喝,兔子奄奄一息;用浸出液养鱼,鱼很快死亡等。我又让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工厂采集生产中排出的工业废水,然后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结果基本一致。这些现象和结果让学生非常震惊。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知道废电池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并且表示自己长大后,决不做危害环境的事,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主动发展空间;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表达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做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时,有的同学在采集菜青虫卵时,发现也采到一些蚕卵,这个同学就想: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与蚕有何不同呢?于是也拿来进行探究,我知道后不但没有责备,而是给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同时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生理、心理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状态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或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质疑答疑。例如,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实验让学生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一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培养基上长出了菌落,有的培养基上没有长菌落)拿到课堂上。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和交流,教师几乎没费口舌,学生就得出结论: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一类生物。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还了解到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课堂上学生还就如何搞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防止细菌、真菌的感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组与组之间还发生了争论,不知不觉,同学们在争论中深入,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另外,教师在探究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在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活动,有的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用教材中“五点取样法中的2毫米×2毫米的小方格100个”不如改为“1毫米×1毫米的小方格100个”,因为2毫米×2毫米的小方格在显微镜视野中太大,计数结果不精确。学生这种敢于向教材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精神,正是我们在教学中所鼓励和提倡的。;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实验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自己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条件。“馒头的颗粒要多大?恒温的时间多长?加唾液的量多少?”“不用水浴恒温,直接放入口腔中,行不行?”每个小组经过认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制定了自己的探究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分工合作,动手实验,课堂气氛高涨,效果明显。学生通过一系列类似活动,明确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有效提高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经过类似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明显提高,如当有的学生见到韭菜是绿色的(有很多叶绿素),而韭黄是黄色的(缺乏叶绿素),便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当知道韭黄是在暗处培养出来时,便想到“光”可能是影响因素,并做出假设: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然后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取长势完全相同的两盆韭黄,一盆放在光下培养,一盆放在暗处培养,几小时后,观察两盆韭黄的颜色变化。……整个过程,既简单又明了,俨然一个小科学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探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明确要探讨的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