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作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制作: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绪 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2、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作业】 1、课外阅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课外阅读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一、曹操 1、建安文学 2、曹操的生平。 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风格:苍劲有力,慷慨悲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评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总结 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因为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所以才有时不我待的焦虑,大业未成的忧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诗人追求不朽的事业,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且是为了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获得崇高的价值。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讨论:请将《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与毛泽东 《浪淘沙》作对比分析 附:毛泽东《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前人评曹操诗文 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