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超然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与超然台

苏轼与超然台 戴翠梅 编撰 一、苏轼密州岁月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中旬,旷世英才苏轼任密州太守,大约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时,正值苏轼三十九岁至四十一岁的“不惑”之年,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人生的成熟期,在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独特的业绩,成为他光辉一生的重要阶段。 《礼记·曲礼上》云:“四十曰强,而仕。”“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这原是对一般士子而说的,何况是对旷世英才的苏轼!他必然要表现出异样的才华。 苏轼知密州的官衔全称是:“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 苏轼知密州之初,即遭逢了莫大的困境。当地蝗灾、旱灾交相为虐,“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公私匮乏,民不堪命”。加以“新法严密,风波险恶”,百姓“剥啮草木啖泥土”,“饥馑疾疫靡有遗”,“流殍之余,其命如发”,其逃亡,弃婴者随处可见。值此“岁凶民贫”的严重景况下,使苏轼感到“力所无如之何者多矣!”压力极大,这无疑是对苏轼任太守的一次严峻考验。 苏轼为拯救密州人民于水火之中,其行动之迅速是惊人的,其施政的智慧也超乎寻常,显示了他雄才大略、措置裕如的政治家风度。 苏轼在密州的政绩,一是灭蝗抗旱;二是登常山祈雨救旱;三是治盗;对贫苦百姓充满同情心。   苏轼在政绩上赢得群众的爱戴,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他把“为政”通向“道德”,提高了施政者的品位,所谓“吏实不德,无以导迎顺气”;二是他常自疚自谴,责备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我衰临政多缪错”,“民病何时休?”“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苏轼这种对人民谦恭自愧似芒刺肤肌的心绪,决不是随口说出,实乃其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二、 超然台 1、超然台简介 超然台,位于诸城市。原系北魏筑城时所建,以作瞭望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密州知州时,维修并增建楼宇,以为登高远望、饮酒赋诗之所,其弟苏辙慕其台,取名为“超然台”。苏轼深爱此台,并写了《超然台记》,以志其事。苏轼知密州近三年,著有诗词歌赋200余首。其中,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于台上饮酒赏月时即兴而作。后人为缅怀苏轼,常慕名登台凭吊,并留下许多名诗佳句、墨迹刻石,使超然台更加丰富多彩,享誉国内外。 重修超然台,历朝历代都有所为。有记载的,近现代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民国十四年(1924)重修。超然台毁于民国二十五年(1946)。 重建超然台,是因苏轼而闻名。诸城市委、市政府按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为弘扬民族文化,挖掘研究苏轼文化,使诸城地方名人文化重扬国内外,决定重建超然台。超然台本着修旧如旧,参照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重建,台高10米,台上楼宇设仰苏堂、慕贤亭、东西庑房等。为烘托周围环境,增加气势,同时恢复重建部分城墙,城墙高10米,长152米。超然台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陈列形式以碑刻、字画为主,陈列内容以苏轼在密州的活动和传说为主线,辅以苏轼生平、“三苏”、苏轼与文学、苏轼与字画等,通过陈列展示,深入挖掘苏轼和超然文化,将其建成全国一流的苏轼研究中心。超然台建成后,将成为传承诸城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宣传诸城的重要场所、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就是在超然台上即兴而作的。超然台位于山东诸城(古密州),最初是北魏时建造的,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维修并增建楼宇,成为登高远望、饮酒赋诗的所在,其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文意,命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苏轼深爱此台,写了广为流传的《超然台记》。苏轼在密州近3年,著有诗词歌赋200多首,其中就包括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时写下的《水调歌头》。 苏轼离开密州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超然台上建造了苏公祠、慕贤亭等。后来,一些文人名士,常常慕名登台凭吊,留下了许多诗篇名句、墨迹刻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超然文化。随着朝代的变更,超然台也历经沧桑,据史料记载曾先后重修复建16次,但最终在解放战争后期被夷为平地。为弘扬民族文化,诸城市政府重建超然台。2009年5月,气势宏伟,古朴典雅的超然台又出现在世人面前。 超然台景点分超然台和苏东坡纪念馆两部分,超然台位于城墙中段,是朝南凸出的一个台子,台前刻有苏体“超然台”三字。由台右侧的城墙坡道而上,穿过台上的垂花门,就是苏东坡吟咏“明月几时有”的超然台。超然台台上四周砌有1米多高的墙城垛口,距正面垛口约7米处是慕贤亭,门上悬横匾一块,上书“慕贤亭”3个大字,门前两明柱上有楹联:“昨既见情怀,岂

文档评论(0)

word.ppt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