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VIP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

2016年安徽省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中国古代经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安徽宿州一模)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 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耕牛的极度缺少????????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D.小农经济的局限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解析】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耕牛缺少,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落后封闭,导致农具更新速度滞后,古代先进的科技成果,很难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安徽黄山一模)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 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精耕细作,这一模式非采用机械化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模式,所以这种生产模式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生产率,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当然传统科学技术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动力,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2016·安徽江南十校一模)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 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 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 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均田制,均田制实施时间是自北魏到唐朝,故A项错误;均田制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封建地主兼并土地,故B项错误;均田制主要是分配地主多占领的土地,不是平均分配,故C项错误;均田制体现封建地主所有制下国家土地与地主土地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16·安徽合肥一模)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不同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中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一模)“在货币机能上,金属货币可以由别种材料造成的记号 或象征来代替”。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币的“记号或象征”,是因为(  ) A.纸价昂贵,与金属币价值相当???B.交通便捷,纸币更便于流通 C.经济繁荣,票证信用得以发展???D.政局动荡,政府进行货币改革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纸在北宋最早成为金属币的“记号或象征”是指纸质货币交子出现,原因不是纸价昂贵,故A项错误;纸币因其材质不如金属货币利于流通,故B项错误;纸币出现是由于金属货币沉重不利于大宗贸易,故是商品经济繁荣,票证制度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D项不是纸币出现的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6·安徽宿州一模)读下表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有(  ) 史实 结论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 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唐)《汴路即事》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正月敕》 草市成为政府重要的税源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 ——陆游《入蜀记》 南市是大规模的草市 A.1个?????B.2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