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思想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经济思想史.ppt

* * * * * * 这本书出版比《国富论》早九年,休谟曾经很喜欢这本书。但是却有些生不逢时,没过多少年,这本书就被遗忘了。也许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斯图亚特爵士被掩盖在了休谟、哈奇逊和斯密等伟人的光芒之下。 在Spiegel看来,斯图亚特的著作不能成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因为与《国富论》相比,本书更接近与一个经济政策体系而不是经济学体系(页186)。斯图亚特似乎持有后来德国历史学派所秉承的历史相对主义观点,对人类千差万别的特定经验特别注重,对诸如重农学派所倡导的那种一般性普世规则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并且他想囊括所有这些人类经验。这使他的书变成了冗长的长篇大论。 全书共五篇,分别论述了人口与农业、贸易与工业、 * * 货币与硬币、信用与债务以及税收。 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欧洲的游历生活使得斯图亚特显然不仅知悉重商主义的学说也熟悉重农学派的理论,同时他显然也了解英国本土霍布斯、洛克、配第、哈奇逊以及休谟等人的作品。所以这使得他的书看起来像是各种理论的大集合,但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例如人口问题上他比坎蒂隆更进一步,人口增长的质量更重要,其建立在农业产出的基础上。而农业的产出是超过农业人口需要量的,因为农业生产是对互惠需求的反应——非农业人口对食品的需求和农业人口对制造品的需求。因此工业发展是农业部门生产扩张和因这种扩张而导致的人口增长的一个先决条件。 斯图亚特将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幼稚贸易(幼儿时代)、对外贸易(成人时代)和内陆贸易( * * 老龄时代)【不久我们将在另一位经济学家那里看到类似的思想】。不同的时代,奢侈和节俭——不同的需求政策需要平衡。 在价格理论中,斯特亚特区分了价格中两种因素:商品的真实价值和让渡利润。而所谓的“真实价值”指的是工人生产该商品所需工作期间的花费加上原材料的价值,这与后来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相近。斯图亚特指出价格会因为“竞争”而发生变化,买者之间的竞争会使价格身高,卖者之间的竞争会使价格降低,但决不能比真实价值还低。 斯图亚特重视自利原则,但那是因为他对人们追求公利没有信心。他仍然属于重商主义时代,从人的自利原则出发推论的结果是政治家的管制,特别是对需求的管制。在他看来,“钟表”时常需要修理。 * * 二、亚当·斯密博士 (一)苏格兰人斯密博士 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 1790年7月17日 与我们之前讲述过的所有著名 人物相比,斯密博士的一生可 以说是平淡无奇。 1723年生于柯卡尔迪一个文职 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叫亚当·斯 密,他的监护人叫亚当·斯密, 他的堂兄弟还是叫亚当·斯密! * * 而且他们都在海关工作! 14岁的时候他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在那里他遇见了哈奇逊博士,认识了休谟;17岁时他在牛津大学求学,而此时的牛津大学教育相当糟糕;毕业2年以后他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和文学;1751年开始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讲学,第一年讲授逻辑学,后转为道德哲学教授,这是他一生中“收获最大、因而也是过得最愉快、最体面”的13年;并且斯密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感论》;1764年他辞去教职,作为年轻的巴克勒公爵的私人教师,前往法国(正是在图卢兹的时候,斯密开始写“一本书打发时间”);1766年底他辞去私人教师的职务,隐居于柯卡尔迪潜心写作,并最终于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其中最后3年,73-76年是在伦敦写作的);78年开始,斯密在爱丁堡任苏格兰海关专员直到去世;在去世前,他亲自监督将自己的16大开本手稿烧毁。 * * 所以,和那个时期其他几位英国伟大人物相比,他的生活平稳安定:既没有像配第那样进过监狱,也没有如洛克那样受到迫害逃离祖国,更没有像休谟那样遭受大学的排挤。发生在他身上最“坎坷”的事也许就是在他出生之前几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最“惊险”的事可能也就是在四岁那年被吉普赛人拐走了几小时;而最“不幸”的事或许是在牛津求学的六年,因为那时“牛津大学一大部分教授,简直连表面上装作教师,也不装了”。 最著名的八卦也许是他的“独自出神”:他把黄油面包当作红茶放进茶壶冲泡,然后抱怨茶太难喝;他穿着睡衣在花园中散步,沉思默想中竟然走到了15英里之外的地方;在签署一份公文的时候,他却写上了身旁同事的名字;当门卫向他行礼的时候,他毫无意识地仔细模仿了行礼动作的每一步骤。 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现代经济学第一人! * * 三、《道德情感论》 (一)当经济学家谈论道德 《道德情感论》一书出版于1759年,在斯密一生中修订过6版,最后一版于1790年问世。因此这是斯密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著作。 《道德情感论》和《国富论》二者的关系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德国学者提出来的所谓“斯密难题”,即“同情”和“自利”之间的悖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