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艺术幻灯片 (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所创立的规范和法则,对后世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打着复兴古典艺术的旗号,借古开今,创造新的人文主义艺术文化之外,欧洲历史上还出现过两次大规模向古典艺术学习的高潮。一次是17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以普桑为代表的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另一次同样发生在法国,时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所谓古典主义艺术就是指这些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艺术思潮和风格。 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理想规范来表现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题材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古典主义绘画则以此为精神内涵,竭力在表现风格上追求一种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一种完整的典范性。具体地讲,首先,它以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故事为绘画题材,表现某种哲理观念和社会问题,宣扬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其次,它以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形象。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 古典主义的发展 法国古典主义的奠基者普桑早年在意大利期间,就对古罗马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典范,在绘画中创造了一种自然而永恒、典雅而理想的美。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罗马一直是欧洲美术的中心。各国的艺术家像朝圣者一样到这里来向大师们顶礼膜拜。1624年,30岁的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也来到了罗马。这个出身农民的青年在这里完全被培育成为古典艺术法则的忠实捍卫者。164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他回国为宫廷服务,他便把这伟大的古典法则原原本本地搬到了法国。在近代历史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但是在此之前,正是由于伟大的古典主义者普桑的努力,正宗的古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地扎下了根。 《阿卡迪亚的牧人》集中反映了普桑的艺术观念和风格。阿卡迪亚原来是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撤中部的一个城邦,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是一片有着田园牧歌般安宁和平静的幸福乐土,后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描写成理想的幸福乐园,一种高尚风范的乌托邦。普桑用十分优雅的笔调描绘了这片令人神往的美好的世外桃源。可是,普桑又在这片阳光和煦、草木葱茏的田野上,用灰暗的色调精雕细琢了一个用沉重石块堆砌的陵墓,给美好的田野蒙上了一层悲凉、可怖的阴影。这正是普桑赋予这幅画的主题:乐土上也有死亡的存在。 画面上有3个青年牧人与1名少女,在田野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地,用手指着碑文, 一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 “Et in Akcadia ego” (甚至在阿卡迪亚,我仍存在)。这里的“我”泛指死神,就是所死神也在这片乐土上生活过,这对生活在阿卡迪亚的牧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旁边的一位牧人正低头沉思,似乎领悟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另一个年轻的牧人惊惧地回头求教于一位睿智而聪慧的女神。女神是一个象征的形象,据说是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化身,她平静而安详的神情与牧人们的激动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女神颌首聆听的姿态似乎在回答那位年轻的牧人:生死是自然与生命永恒的运动,即使死在这片乐土上也是幸福的,死又有何惧。女神的形象塑造得如同古希腊雕塑一样沉静、稳重和端庄,表现出在生与死面前的一种宁静而平和的心态,给躁动中的牧人们以心理上的抚慰与情绪上的安定。普桑正是通过这样的神话题材来回答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借此赞颂生命与自然的永恒精神。这种对崇高主题的永恒艺术追求以及典雅形式下的深刻思想,是普桑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和启蒙精神。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原是法国皇帝路易十六的订件,但达维特并没有按照统治阶级的意愿去画,而是赋予这一古罗马历史故事(罗马城和邻城阿尔巴交战,双方各派三兄弟格斗,以定胜负。而双方之间有着姻亲关系。但是,代表罗马城的荷拉斯三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大义灭亲)以鲜明的主题──个人情感要服从国家的利益。画面上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这两种矛盾情感的冲突。中心位置上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前,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严宣誓;画面右下角的三兄弟的母亲、妻儿和姐妹则陷入个人的情感而感到哀伤,笼罩在一片忧虑和悲哀的气氛中。她们的行为反衬出三兄弟出征前的英雄气概,突出了画的主题。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均衡对称,造型坚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

文档评论(0)

dai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