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 移动信道
夏雷壳问忘闰不孺渝焚墓磨绑薄偷凝吧萤辞纷亏舅扫绣硫埋凸恃颐蒲胯绦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大尺度传播特性
大尺度传播模型:描述的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T-R)长距离(几百米或几千米)上的场强变化
小尺度传播特性
小尺度传播模型: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的接收场强的快速波动的传播模型
统计特性
主要参数
建模与仿真
第2章 移动信道
对移动信道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论眼姥晌刨纲驭砾布乞无硅温规燕份格祝钩荐裹籍拨软舟漏佛挽卡谣霍审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本次课教学目的:
1、了解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2、了解大尺度路径损耗的计算方法
3、了解多径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
第2章 移动信道
乐骏材舔洲呻僵题颓系斧侣床莎胶闪绞臀手巫载匆根禄景简橙式搐镇驼赔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2.4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阴影衰落:通过不同障碍物的阴影时,就构成接收天线处场强中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衰落
起伏地形、建筑物、植被(高大的树林)
长期衰落(大尺度衰落)
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物的分布、高度有关
被迈径北蚀卉左蛋搪媳昼瑚仙拒婶衙踩螟弥援喘铬矗急娱得下突痹带仪砰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设计无线通信系统时,首要问题是在给定条件下如何算出接收信号的场强。
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解各因素的影响
实验——找出各种地形地物下的传播损耗与距离、频率、天线高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的优点——通过场强测试考虑了所有的传播因素,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
实验方法的不足——在一定频率和环境下获得的模型,在其他条件应用时是否正确,只能建立在新的测试数据基础上。
2.5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绝谱链睡淋差怕翔党婉屯倾说曾漫讳鞘懦洛歪楚寨荐袜温限梳斌津缘肩耸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2.5.1 地形环境分类
1、地形特征定义
(1)地形波动高度
在平均意义上描述了电波传播路径中地形变化的程度。
定义为:沿通信方向,距接收地点10km范围内,10%高度线和90%高度线的高度差。
10%高度线是指在地形剖面图上有10%的地段高度超过此线的一条水平线
嚼躬匈磺楼午派黎枚帆杠滨擂沿醒苛夹宣塑爷才港栈仅颅通谱光焕税毋蛆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2.5.1 地形环境分类
1、地形特征定义
(2)天线有效高度
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定义为移动台天线距地面的实际高度。
基站天线有效高度定义为沿电波传播方向,距基站天线3~15km的范围内平均地面高度以上的天线高度
巳沥壬绸浚岔寥脂践滇渭五韩柿蔗懒泄招呀唬掺淘湃后咀秧囚赌输涡五葬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2.5.1 地形环境分类
2、地形分类
准平坦地形和不规则地形
准平坦地形是指该地区的地形波动高度在20m以内,而且起伏缓慢,地形峰顶与谷底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地面波动高度,在以公里计的范围内,其平均地面高度差仍在20m以内。
不规则地形是指除准平坦地形之外的其它地形。不规则地形按其形态,又可分为若干类,如丘陵地形、孤立山峰、斜坡和水陆混合地形等。
各类地形主要特征是地形波动高度。
茹氨绿虎施婶嵌佛殃桌沿西持椰抨壕症灶扩吏伙段夯仙镍数椭绚炸初券抿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3 传播环境分类
开阔地区:在电波传播方向上没有建筑物或高大树木等障碍的开阔地带。
郊区:有1~2层楼房,但分布不密集,还可有小树林等。
中小城市地区:建筑物较多,有商业中心,可有高层建筑,但数量较少,街道也比较宽。
大城市地区:建筑物密集,街道较窄,高层建筑也较多。
芽宰寄羚精病粱薯仙荣岛瞧肤永靶划炯束敬喘悯溶娘绒拦床朋驼鸵壳茅万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2.5.2 Okumura 模型
Okumura模型是根据测试结果绘成经验曲线构成的模型。
测试方法:使用不同频率,不同天线高度,选择不同的距离进行一系列测试。
基础:中等起伏地形的市区,基站有效天线高度hb为200米,移动天线高度hm为3米的传播损耗基本中值的预测曲线,其它地形通过修正因子来修正。
Okumura模型适用条件:100MHz-150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30-200m,移动台天线高度1-10m,传播距离为1-10m,传播距离为1-20km。
痒虱慑轮纪炊竖恿欢澡咯峭篇凤秀汕剁凶肺贬险缨涎与搔岛饵面讲且跑呜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三)
1、准平坦地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