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失的中国古代文物
流失的中国古代文物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新一代的中国人,而能记载我们的历史的,只有那些“传家宝”,泱泱中国,历代传承了众多凝聚着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国宝文物,这些国宝,既有受到政府保护收藏在各个博物馆中的,还有收藏于民间被国人精心呵护的,也有历尽磨难流失于海外的……其中,更有很多国宝能够折射出民族的命运与历史的兴衰。
可是五千年留下来的“传家宝”,真正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又有几件呢
《金刚经》
唐代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年、月、日记载的雕版印刷品,于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是至今存于世的中国早期印刷品实物中唯一的一份本身留有明确、完整的刻印年代的印品。此经原藏敦煌第17窟藏经洞中,1907年被英人斯坦因盗骗,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但目前,仅有161册《永乐大典》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所有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也仅800余卷,400册左右,很大部分处于遗失当中。
《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记录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自问世以来,一直为皇家收藏之上品。其间,它4次被从宫中盗走,又5次返回深宫,可谓多劫多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乾熙载夜宴图》
南唐顾闳中《乾熙载夜宴图》被书画界认为“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典范之作”的,在海内外久负盛名。全画包括“听乐”、“观舞”、“休憩”、“清吹”、“宴归”5个场景,将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夜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附在上面的印鉴多达230多枚,可见其收藏者之多。50年代初,寓居香港的张大千决定移居阿根廷。为筹经费,想把这幅“镇宅之宝”连同另藏的部分珍贵字画卖给大陆。周总理亲自下达收购任务,派时任国家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赶赴香港。此时,这幅画的市场价已远不止张先生购买时的500两黄金了。但张大千先生却以远远低于市价的2万美金,将这件国宝买给了国家文物局,实际上等于赠送给了祖国。后来,张大千对朋友说起此事时坦陈:“自己寓居海外,万一国宝失落他人之手,我岂不成千古罪人!”自此,《韩熙载夜宴图》作为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一直秘不示人。
.........................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中国文物流失惊人,数以百万计,精品即达几十万件,涉及47国。流失散佚的国宝文物,是与颠宕的中国历史和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的,祖先的遗留在海外漂流,是很多中国人心头难解的一个结。著名文物鉴定大师张伯驹,曾向国家捐献过大批古代书画精品,他感慨:“以吾国历史之久,文化之先,而隋以前之画,竟无一件流传,亦良可慨叹!”
文物专家普遍认为,国宝在清代以来遭受了最惨重的“浩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紫禁城、圆明园、中海、南海、北海、颐和园全部被劫,自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 此后又有记载清宫内府几次失火,还有其后的溥仪偷运出宫等,数不清的国宝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二战期间,侵华日军掠夺了多少国宝,也难计其数。近代中国,历经战乱,国宝文物有的在战乱中化为灰烬,有的被列强抢掠,有的被王公变卖,有的被盗徒散失。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的很多国宝精品,是收藏家们紧衣缩食,典屋卖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而换来的。国宝的沉浮,也反照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兴衰沉浮。
中国文物界有个最让人伤心的说法,就是:安阳殷墟虽在,但要看甲骨文却要去日本;敦煌依然,但敦煌学却在国外。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说,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一但离开产生它的文化母体,其价值就大失。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说,他一生去过世界很多博物馆,每次都被中国流失海外文物之精之多所震撼,也为那些文物的命运而感叹。在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里,他看到的是大量从故宫、圆明园里流出的文物,其中很多是他一生研究而不得一见的东西。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任张永年认为,流失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十倍于现存于各博物馆的文物,一方面要靠国家出资回收,另一方面民间的参与也十分重要。
近些年来,也出现了难得的文物回国现象。但是,追回文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总干事王维明对记者说:“目前,中国一些组织和人士正通过民间力量追索大批流失的文物,但这种追索十分困难。”“近年来,要求归还、偿还历史性民族文物的呼声,正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已根据联合国公约成功地索回了部分流失文物。如1977年,扎伊尔向比利时索回了数千件文物;1980年,法国将《巴比伦法典》和《汉谟拉比法典》的残片还给了伊拉克;1988年,中国文物部门发现纽约索斯比拍卖行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