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一 导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让学生了解纳粹暴行。 3、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4、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心时事。 2、分析本文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有何 不同之处。 2、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二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思——议 3、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有没有直接报道奥斯维辛的惨绝人寰?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可怕的呢?这篇新闻和一般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展——评 “没有什么新闻” 为什么又要写 ――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2、在课文的第一段中,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展——评 作者心中对布热金卡的想象与现实有很大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 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二战时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3.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有没有直接报道奥斯维辛的惨绝人寰?你是如何感受到它的可怕的呢?这篇新闻和一般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 它的可怕只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展——评 侧面衬托 一般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 时效性 报道内容 情感倾向 三 品味细节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请抓住一个或几个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齐读课文第8段至结束 细节描写 : 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 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细节描写包括: 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什么是细节描写?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毒气室和焚尸炉 →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 →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 怒放 → 说明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 正义 邪恶 战胜 讽刺! 控诉!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历史的反思,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四、 归纳主旨 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上不朽的名篇。 欧洲各大报纸头条9月3日都刊载了一幅照片。照片里,一名3岁的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车理论》课件.pptx VIP
- 设计进度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成为自己的勇气:认知自我的情绪心理学.pptx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 (山西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docx
- 新起点、新扩建—新一轮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思考与展望NewBeginning.PDF VIP
- 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pdf VIP
- T_CAOE T_CAOE72—2023(海滩养护拦沙堤设计技术导则).pdf VIP
-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3、消毒与维护程序.ppt VIP
- T∕CAOE 21.2-2020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第2部分:红树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