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证体会
针灸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证体会
时间:2010-8-8 23:17:07 文章来源:中医人收集整理 作者:佚名
王玲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29)
帕金森氏病是以震颤、僵直、运动减少及姿势异常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一般认为针灸对本病疗效肯定,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又能控制病情进展,部分病例可实现多巴药物的减量。我们临床治疗帕金森氏病数十例,积累了一些临证经验,现总结有关病例记录,谈谈针灸治疗本病的体会。
一、整体调整,标本兼顾
王肯堂在论及本病时说:“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一言道明其属“风”的病机性质。动风之机不离乎肝,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体柔而性刚,主升主动。肝风之宁谧,"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气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临证指南》)。肝风之生,起于五脏,而肝风为患,所涉甚广,脏腑筋骨,无所不入,且常挟痰、火、瘀等病理因素伤人,加之本病患者长期服用美多巴等药物,助火生燥,故表现更纷杂。故临证尤须着眼全身,整体调治,辨证求其本,平肝治其标,标本兼治,方可收功。
(1) 辨证求因,调治其本
风动当熄,欲熄其风,必究其因,一拨其本,调其脏腑功能,不熄风而风自止。本病的动风与热病的急性动风不同,起病缓慢,震颤细小,患者年龄偏大,体质状况较差,属“虚风”的范畴。其发病与病情进展与脏腑的气血阴阳关系密切,故在治疗上,强调“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肾水不足以涵木,血少不足以濡养,中气虚不足以培木,更兼老年人血瘀,痰盛久羁,痰瘀扰于正虚之体,使肝失其阴柔,刚燥之性易萌,龙雷不潜,相火升腾,肝阳亢盛,走窜于督脉及手足三阳则动风而身颤震。综之,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者为气血不足,肝肾不足;标实者为阳亢风动、气滞血瘀、痰浊痰火内阻。临床上针对病机,因证调治,内平五脏,外泄风势,对控制病情进展极为重要。
补肾益水,可针刺三阴交,太溪、肾俞行补法,或气海、关元、命门前后交替行艾灸法,每日一次;培补气血,可取中脘、足三里、脾胃俞,偏气虚加灸气海、关元,偏血虚加膈俞、三阴交;化痰可用中脘、天枢、丰隆、阴陵泉、三阴交;瘀血可针刺膈俞、肝俞、合谷、太冲,或在大椎、尺泽、委中以三梭针刺其血络,出其瘀血。
(2) 平肝熄风,镇静止颤
动风之生,无不由肝木变动,故熄风必须平肝,肝缓则风自熄。针灸熄风,既可平冲降逆,抑其无逆,亦能疏调经络,缓肝之急,对帕金森氏病的震颤和僵直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熄风镇静的穴位有百穴、四神聪及四关穴。百会位于巅顶,为足厥阴肝经与督脉及手足三阳的交会穴,“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通玄指要赋》),为镇肝熄风之要穴;四神聪,通于督脉,《针灸资生经》谓“神聪四穴,在百会四面各相一寸,理头风目眩,狂乱风痫”,主要功能特点就是镇静;四关穴,出于《针灸大成》其主治是镇静止颤和风锁喉之喑哑,对帕金森氏病也有良好的止颤效果。
祛风通络的选穴有风池、本神和夹脊穴。风池一穴,《新编针灸大辞典》称此为“风邪入脑之要冲,又为治风之要穴”,《针灸铜人图经》谓其既可疏散外风,治“洒淅寒热,温病汗不出”,又可用治“目眩……目不明,腰伛偻,项筋无力不收”;本神穴亦为足少阳阳维之会,《甲乙经》谓其治“头痛、目眩、胸胁相引不得转侧、小儿惊痫”,《千金方》称其“治诸风”,《铜人针灸图经》说其可“治目眩,颈项强急,痛”,两穴均属于足少阳胆经,一位于前发际,一位于后发际,俱为祛风通络之效穴。此外,经观察,部分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背部第三、五、九椎棘突均有明显的压痛,针刺背部相应椎体的夹脊穴后,明显地改善胸闷、气急、太息等症状,而且针后脊背有轻松感,肢体僵直也有所缓解。《针灸甲乙经》中有“掖拘挛,暴脉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肺,……从项至脊已下至十二椎,应手刺之,立已。”的记载,说明古人也注意在背部夹脊寻找相应的敏感点,行针刺疗法以改善脉急肢挛。有人认为,夹脊穴通督脉以调肝经,因而起到祛风和络的效果。
(3) 对症用穴,减轻兼症
由于帕金森氏病病程冗长,患者的症状表现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即使震颤一症,或发于左,或发于右,其轻重也各不相同。然而更多的是兼症上的不同,或震颤伴气急,胸闷;或伴头昏头痛;或震颤发作时默默然不可闻声,冷汗出;有些病例的兼症较震颤更严重或作为震颤即将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对这些穴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促进本病的恢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篇幅所限,仅介绍临床上一些常见兼症的对症取穴的经验。颤抖甚者,取少海,后溪;僵直甚,取大包,期门(炙);失眠者,用百会、风池、翳明(安眠);有虚烦加通里;胸膈胀满、胸闷者取建里、内关;乳胀选期门、下巨虚;吞咽困难、流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