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犯罪暂缓不起诉制度.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大学生犯罪暂缓不起诉制度.doc

浅谈大学生犯罪暂缓不起诉制度   摘 要 长时期以来,对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例,有关司法实践中似乎格外地“法外容情”,这种做法即使在“法治”的当代依然没有改变,甚至还呈现不断蔓延之势,这种做法于情有理,但于法无据,既悖法理、宪法,又违《刑事诉讼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是一种违法司法行为,当然,在校大学生犯罪案件具有其自身特殊性,要实现“法情相结合”,实现刑事法律与相关政策的有机统一,可以通过修改法律,建立完善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以及着力发挥社区矫正作用等途径进行更多更稳妥的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 犯罪 现实困境 司法实践 暂缓不起诉制度   作者简介:叶青,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047-02   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都处在不断的变革中,当改革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即使是本应保守对待的司法机关,也开始了各种司法探索,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各级各地各种司法机关都在司法改革的旗号下进行着改革或创新。在这些改革措施中,有的是在现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既有制度的调整,更多的则是超越现行法律界限的“创新”。暂缓不起诉就是众多这样的司法“创新”中的一种。2003年3月,江苏省某区检察院成立了“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该院公布了文件《大学生犯罪预防、处置实施意见》。其中规定:“对于已构成犯罪的在校大学生,针对不同情况,有选择性地对有帮教条件和具有可塑性的初犯、偶犯,综合考察其犯罪情节、作案手段以及犯罪动机,检察机关可相对地作出暂缓不起诉的决定。”这项措施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有人拍手称快,认为对在校大学生暂缓不起诉是刑罚向人性主义回归的一个重要体现,有人痛心疾首,认为这一规定违背了现行法律,是对法律的公然践踏。笔者以为,“暂缓不起诉”作为一种司法探索,是基层检察院对犯罪激增且日益低龄化之现实的回应。对其利弊得失,不应作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应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   一、“暂缓不起诉”制度的基本含义   (一)“暂缓不起诉”制度的适用   《大学生犯罪预防、处置实施意见》这份文件对“暂缓不起诉“的概念作了一个比较全面合理的解释,即对特定刑事案件,经公诉部门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单位)的行为触犯刑法,符合提起公诉的条件,但为了促其改过自新,服务社会,在设定的期间内暂不提起公诉,期间届满后根据犯罪嫌疑人(单位)的悔改表现等情况再作出最终处理决定的一项审查起诉工作制度。“暂缓不起诉”的条件是:1.无前科劣迹;2.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再危害社会;3.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积极退赔或者协助挽回损失;4.能够提出保证人或者足额交纳保证金,“暂缓不起诉”自决定之日起至作出最终处理决定之日止,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据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介绍,随着检察机关执法理念的转变,对一些具有可塑性的学生作出暂缓不起诉的决定,通过帮教,公平、公正处置犯罪大学生,许多大学生犯罪都有偶然性,如果简单地走诉讼程序,学生会被学校开除,失去就学的机会,流向社会,对社会的稳定不利。此实施意见一出台,便在社会上、司法圈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赞成方认为,?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具有自尊心强、理解能力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为教育、挽救涉嫌犯罪的大学生,也为使国家的教育资源不被浪费,应该考虑对他们区别对待。从情理上说,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精英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多数在校大学生犯罪完全是一念之差,如果严格按照法规办理则可能使他们面临被开除的窘境。   (二)“暂缓不起诉”制度的意义   第一,暂缓不起诉有利于保护青少年,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关怀,与我国刑法实施的对青少年犯罪实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重在教育挽救的方针相符。第二,其符合诉讼经济原则,有利于缩短诉讼时间,使检察院、法院得以集中精力处理更重要、更复杂的案件。第三,其是起诉权力的适度延伸,符合起诉便宜主义原则,能为日后探索辩诉交易、污点证人制度奠定基础。   二、“暂缓不起诉”制度的现实困境   “暂缓不起诉”虽于法无据,但作为执法理念的一种创新,已经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对于阳光下操作的适度的规范的个案探索性“暂缓不起诉”,笔者也是持谨慎赞成态度的,但问题是,“暂缓不起诉”不能无限扩大化,特别强调,在校大学生失足可暂免起诉,无形中使大学生成为享有法外特权的特殊人群,这就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法治理念。如果给予大学生“知识贵族”的特殊待遇,将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将阻碍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主要来说,大学生适用“暂缓不起诉”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暂缓不起诉”制度与我国现行宪法相冲突   我国《宪法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