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生态城市发展研究.docVIP

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生态城市发展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生态城市发展研究.doc

环境约束下长三角地区生态城市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试图从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区域间利益分配关系的角度探究长三角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当前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地区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加剧了竞争关系,而竞争的实质是城市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失衡,因而结合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优化的生态化、技术创新下能源利用低碳化、城市功能分工合理化等方面提出了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生态城市建设路径与方式,改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而环境压力,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76   1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背景分析   自2013年中国近半数城市遭受雾霾污染,中国环境问题越发严重,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更是成为制约区域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城市群,作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推进城镇化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认可,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区域,   由于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建设,已经形成了超大规模人口数量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居民生活、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快速工业化进程、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爆炸式增长的机动车以及交通拥堵都在加剧环境资源压力,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长三角地区面临的问题正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矛盾的体现,因此探究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国内外学者针对城市群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关联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由诺瑟曲线规律可知,当城市化水平处在30%~70%的中期迅速发展阶段,人均能源消耗和单位GDP 能源消耗会出现急速上涨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剧,据统计1999―2012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速为096,平均城市化率达到507%,可见正处于发展中期,如此的发展规模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能源的刚性需求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1]。   在城市化发展角度来看,黄金川、方创琳(2003)认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生态环境随城市化的发展存在先衰退、后指数改善的祸合规律[2]。宋建波等(2010)通过构建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级指标体系,测算长三角16个城市的协调发展程度,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城市之间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差距明显[3]。   因此环境资源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承载因素,支撑长三角城市群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环境容量大小以及环境质量水平都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长三角城市之间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内部发展不平衡将不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长三角地区想要增强本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生态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探索建设生态型城市不仅有利于衡量群内城市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研究奠定基础,也有利于更好的解决城市群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城市群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教训。   2长三角城市发展问题分析   21经济发展方式制约环境质量   长三角地区当前经济总量规模庞大,在诸多环境治理政策影响下环境污染损失增速虽然放缓,但目前还没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环境污染仍将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4]。上海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城市“增生”和“外扩”带来的,高度城市化的经济聚集效应加大了环境压力;江苏省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再加上省内城市发展差距较大,对构建协调区域性的生态城市带来了难度;浙江省同样面临城市差距大的问题,然而浙江省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相较来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宁波为代表的华东地区重要的发电和化工基地面临较大的减排治污压力,产业结构依靠邻港工业和进出口贸易,限制了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转换[5]。   22资源承载力限制生态城市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直接原因,由资源和环境约束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显得更为复杂和尖锐,难以调和。从人口、用地增长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关系看,2005―2010年每增加一个人口,长三角地区就要新增用水量610平方米、能耗168吨标准煤和城乡建设用地250平方米;每增加1万元工业增加值就要新增工业烟尘排放02千克和固废排放1766千克左右。虽然2005―2010年万元GDP用水量和能耗分别下降了449%和171%,但人均用水量和能耗则上升了03%和507%,单位水、能源等资源消耗水平以及主要工业污染物排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