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美术馆及昙华林调查报告
“昙华林”— 地理文化: 现在的昙华林主要指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包括戈甲营、马道门、太平试馆、三义村以及花园山和螃蟹岬两山在内的狭长地带,全长1.2公里。 “昙华林”— 历史文化: 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 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 “昙华林”— 建筑文化: 昙华林依城墙而展,构成了独特的古城文化,至今螃蟹岬还有当年炮台遗迹、城墙遗迹和正卫衙门遗址。特别是帝国主义文化入侵武昌城的宗教建筑群,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地,政要名人故居、公馆、寓所等建筑,赋予了古城文化 的历史价值和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纪念价值。 汉口开埠以来,以张之洞为首的湖北执政者在昙华林兴办新式中、小学堂达10所之多。外国教会学校也在此择地而建,包括西式医院在内达8所之多。中国学堂和西方教会学校隔街相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合璧的学校建筑,形成了以教育为特色的街区文化。 “昙华林”— 建筑文化: 昙华林历史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是近代建筑。近代中国传统建筑、西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形成了昙华林的整体建筑风貌,也构成了昙华林对这个世界特别的记忆,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征,使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建筑中得以彰显。 “昙华林”老医院—仁济医院: 它是西式教会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昙华林”老教堂—崇真堂: 位于戈甲营44号,是由基督教杨格非牧师于1865年兴建的,它是外国列强在武昌建立的第一座基督教堂。该教堂主体是一座平面拉丁十字形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可以同时容纳200人做礼拜。崇真堂的兴建,象征着基督教传入武昌的历史开端。 “昙华林”老寓所—翁守谦故居: 位于昙华林75号,建造于1895年前后,为二层砖门结构,原有结构及形式均有较大改变。沿革:原为清末北洋水师翁守谦住宅,是1895年前后购置的房产,现为私人住宅。 “昙华林”老书院—文华书院: 学院是美国圣公会于1871年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的,初为男童寄宿学校,名叫文惠廉纪念学堂,中文校名为文华书院。它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 文华学院是湖北省最早的教会学校,与英国循道会开办的博文书院、英国伦敦会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 “昙华林”革命纪念地—石瑛故居: 这幢房子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曾有董必武、陈独秀、陶铸、李四光等名人来往。 石瑛故居是辛亥首义革命前辈在武汉市内难得的一处故宅,对研究和展示辛亥革命历史和武汉名城发展轨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昙华林”—古巷韵味 昙华林,这个迄今已数百年的清代古巷,饱浸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摩天大楼的缝隙里,仍散发纯正历史的幽香,让人清新可闻。 “昙华林”—古建韵味 穿行在昙华林的幽幽老街,如同穿越了武汉的近代史。这条老街,记忆着太多东西。如果它能够一条街地完整地保存下来,那可真是件幸事。把那些尚存的老房子变成活教材,让它们继续留在昙华林的街上,那么这条老街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昙华林”—古建韵味 它能把我们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往事,我们这座城市的居民们曾经有过的生活状态,以及在这里曾经演绎过一遍的历史一直记忆到永远,成为我们这座城市厚重历史的一个部分。 思考: 有着深厚历史建筑与文化遗迹的昙华林该如何立足于现代都市? 记得在走访过程中,我们曾经和当地的居民深谈过,居民说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是刚刚粉刷过的,想要凸显出沧桑的历史沉重感。 然而,如果那些百年的西式建筑能让人感受到早期异域文化的风情,那么巷边被粉刷过多次的墙壁下沉积的厚厚一层油垢,则多少让我们对这些淳朴的老建筑有些失望,没了想像中的城墙、老砖、青瓦,老建筑的分量在实际的踏寻中打了折扣。? 仅仅将老建筑的表面进行整齐划一的粉刷,是否,这就代表着我们对老建筑的保护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呢?? 毫无疑问, 答案是否定的!!!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KB.412.367.2 ZF6-1100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用两断口断路器安装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法治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doc VIP
- 虎符铜砭--刮痧课件.ppt VIP
- 斯柯达技术培训:Gateway J533 EN.ppt VIP
- 2025年江苏开放大学大学英语(B)(1)形成性考核作业二.pdf VIP
- 照明设计软件:Dialux二次开发_DialuxAPI接口详解.docx VIP
- 2024届高考作文材料分类训练-------对立关系型.docx VIP
- TW-ZX系列起重专用变频器用户手册.PDF
- 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pdf VIP
- 新22J10 无障碍设计 .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