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补写导学案一.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句子补写导学案一

句子补写复习导学案一 学科版本 语文 学案大主题 古代戏曲 学时总数 4 学案编号年级备课组 高一 首编教师 汪晓军 学案题目 句子补写复习 审核组长 易发平 学习目标 一、?明确题目要求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有关键词,通过上下文概括出来),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注意句子之间的关系),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二、 补写方法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 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 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 4、选词造句; 5、串读检查。 V?思:由文到句 V?写:由词到句 问题导学与 问题探究 三、 句子特征 语句补写,命题者一般会选择关键部位的语句让考生补写。 (1)开头:引领句; 能引领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方法:联系下文,总结内容 例: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学形式。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上下联需构成对仗 ,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春联还要有横批。所谓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 春联寓意吉祥,例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红色有吉祥,辟邪的意思。 练习1:(2014年安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在甲、乙、丙三处补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就地取材,讲究新鲜。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_。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三是秉承传统,注重养生。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练习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2)中间:过渡句、照应句、仿写句、阐释句 过渡句:承上启下,小结前文,启示下文 方法:联系上下文 例: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我们可以理解为距今约5000年前,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姜水在哪里?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 照应句: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方法:上下文中摘录相关的关键词 例: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 例: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开掘铜矿,铸造铜器了。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这都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